在灣仔新開的意式羅馬薄餅店Alice Pizza,玻璃櫥櫃擺的方形薄餅,一如雪糕般繽紛。紅的是「Diavola」,有意大利辣肉腸、番茄及水牛芝士;黃的是「Carbonara」,餡料是豬面頰肉、羊奶芝士、雞蛋及黑胡椒;紫的是當季素食款式「Eggplant」,茄子薄片、微辣特級初搾橄欖油……
關於和諧,不只味道。對這家來自羅馬的名店來說,廚師鋪放食材時必須注意其大小安排、顏色間隔錯落;服務員也需不時將櫥櫃裏的薄餅補得滿滿的。
「不論國籍,人類從來都是眼睛先吃。」我翻着剛跟意籍行政總裁Claudio Baitelli交換來的正方形名片,他笑瞇瞇地解釋着。
形式追隨功能
是的,相較於平常見慣的圓形薄餅,方形薄餅更能吸引客人的眼睛,但Claudio卻指出,「方形」不為譁眾取寵,而是有實際的考量──方便店員現場分切,磅重計數,以一百克起計。「羅馬人的生活節奏頗明快,地道薄餅店(Pizzeria)的人流也多。每位客人的點吃分量、方式都不一樣。」他舉例:早上時學生都來買早餐,他們身上零用不多,所以點餐時直接喊「來一、兩歐元的薄餅!」;中午的上班族喜歡mix and match,一次要幾個「一百克」;傍晚的家庭客則買得多,外帶回家吃。「羅馬人都叫這種薄餅做『Pizza al taglio』,字面意思多少揭示了當地人的日常情境。」
一百克薄餅 夠吃嗎?
乍聽,像極我們平時到街市買菜,但我還是有些疑惑,一百克的薄餅有多大?Claudio用手指比劃着,看來就像一個雞尾包那麼大。「相較拿坡里薄餅,羅馬式的餅底都做得較薄、較脆,重量都源自面頭的火腿、辣肉腸等。」
雖然羅馬人都把薄餅看待成「速食」,不過在店家而言,「量產」與「工藝」並不相悖。Claudio強調,這裏的薄餅都在後廚房製作,從麵粉搓起、發酵,再鋪上各種來自意大利的肉腸、煙肉等。店家現時有約六十種薄餅款式,而Claudio亦透露,將利用香港街市的菇菌研發新口味,「互取所長,才是開設海外分店的意義。」
Alice Pizza
灣仔皇后大道東92號地舖
2518 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