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素主義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希望強調 當中的核心基礎在於『愛與關懷』。」
─ 國際純素運動先軀Dr. Will Tuttle
兩個月前,以色列純素女廚Avital Sebbag特意來港,先後到以色列駐香港總領事藍天銘(Amir Lati)官邸,以及大嶼山覺修寺國際禪院,主理僅此兩場的純素晚宴。得悉她的素食竟貫穿了中醫的五行養生理論,讓我覺得有趣,有了上寺廟一趟了解的意欲。這天,她一見如故地緊握我的手噓寒問暖,然後知道我吃飽午飯後,才娓娓道來她那傳奇般的人生經歷。
見她說話泰然自若,心境開豁,我又開始思考吃素的影響力。
真正的感染力,也許不在於跟人辯論吃素會 「更好」,或者展開「素食好不好」的討論,而是自然而然地活出生命的風采。
來自以色列的純素營養師Avital Sebbag是個很有感染力的人。兩個月前,在大嶼山的覺修寺國際禪院,她一如既往為寺廟僧侶示範如何做一頓美味的素食午餐。看她做菜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以媽媽在家做菜的那種親和力,用唾手可得的街市新鮮蔬菜,與新手快速做出各式開胃小吃、溫沙律、熱湯暖心。
「這些都是我的兄弟姊妹。」Avital指着桌上的鷹嘴豆、蘑菇、豆腐說。我發現她講話總帶着笑,語調很溫和─即使這天踏足陌生的廚房,因用不熟悉的中式鐵鑊、攪拌機而耽誤了進度,她還是耐着性子一一解決,跟以色列駐港總領事公關主管提前發給我的傲人履歷, 是極大的反差。
「我曾經主持一場三千人的純素聚餐,但老實跟你說:我不喜歡這樣大規模的活動, 因為我只能負責幕後的出餐流程,不能親自去煮、去講。」這次Avital來港,在主理秀峰禪院成立三十一周年的聚餐同時,也到以色列駐港總領事的府邸,主持僅此一場的創意純素晚會。她形容自己的烹飪風格結合了禪修及傳統中醫學說,依循「食在地、吃當季」的教條;例外是她總帶上老家的一罐中東芝麻醬(Tahini),用來拌沙律、做小吃抹醬、鷹嘴豆泥等,是這天午餐隱而不顯卻屢屢出現的旋律。
中東芝麻醬與鷹嘴豆泥,多少揭示了以色列人的日常飲食特色。與周邊國家如希臘、摩洛哥、意大利等相近,以色列飲食屬於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 食物以全穀、蔬果、豆類、橄欖油為基礎,崇尚就地取材、原味烹調。故此Avital的烹飪手法也極簡,很多時候就是涼拌、炒一下,讓上好食材呈現自然的本質,不多做甚麼,純淨、整潔、濃縮味道,讓席間僧侶印象深刻─不論是扁豆素菜湯、鷹嘴豆泥配中東烤餅、香料雜蔬豆腐抑或印度香米飯,均獲連聲讚道「very nourishing(對身心很滋養)!」
「對食物的純粹、簡潔追求,我認為背後的精神與禪修是一致的。」Avital說。
但我一直好奇,Avital為甚麼想到將傳統中醫理論結合,主張春天吃芽、夏天吃葉、秋天吃果實、冬天吃根,從而打造出一套獨到的純素烹飪哲學?知道以色列飲食文化向來多元,那麼「中醫養生學說」在當地是不是新一波飲食風潮?
「恰好相反,這是少數的『信仰』。」午餐後,Avital呷着一杯黑咖啡,平靜地向我憶述:接觸中醫,是因為多年前第一任丈夫罹患皮膚癌,「以色列的陽光很猛烈,冬天的日照更是短。」當時冀望為丈夫減輕痛楚,於是她探尋日本指壓按摩、中醫食療之道。雖然他最終未能生還,但陪伴抗癌時所學所悟的卻像一 粒種子,發芽成苗,支撐她度過傷痛,也以全新視角看待飲食、環境與生命。
「我相信,『外在』的自然環境,每分每秒都在影響人類『內在』的心情、健康與生命。」Avital說。
那麼怎樣才算吃得「健康」?畢竟,現代人奉行各種飲食法則,就像生酮飲食、低碳飲食、蛋奶素食……吃素背後原因也不盡相同,可以是宗教,非宗教的則少不了對環保、永續 這類人文關懷與省思。「我不會特別說服、推薦,畢竟我們很難一下子改變一個人積習多年的飲食習慣,惟有教導他們如何閱讀包裝袋上的營養標籤,選購最好的食材。」Avital這樣回答我的疑問。
那麼怎樣定義「好」?「我常跟朋友說,選購食物要注意『五大紅線(The Five Red Lines)』。」第一條線是白糖,其後分別是加工食品、人造色素、味精,以及白麵粉,「白麵粉含有麩質,或會刺激身體,古麥(Spelt)是較理想的替代品。」Avital說,在超市貨架上選購一支「最好」的橄欖油,過程猶如一場禪修,「你必須很專注。」雖然好食材的價錢,無可避免比較貴,「不妨想成把錢投資在自己的健康。」她還像母親般殷殷叮嚀我,「香港天氣潮濕,記得多吃綠葉蔬菜,幫助肝部排毒。」
確實,現時的Avital是五子之母,早屆退休之年,要是人在以色列,每天都會為孩子們做菜。縱使她的其中一位兒子,月前因以巴衝突而被徵召進軍隊受訓,她仍樂觀面對,「我們每天都用手機發訊息聊天。」說時,她把兒子穿軍服的照片遞給我看。
我想,對她而言,隨季節、命運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