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賞】ART CENTRAL有咩睇?值唔值得去?盤點3、3、3個有趣佈展、大型裝置與遺珠(多圖)
你尚未有任何收藏。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藝賞】ART CENTRAL有咩睇?值唔值得去?盤點3、3、3個有趣佈展、大型裝置與遺珠(多圖)

a2
不少人會說ART CENTRAL藝術品層次不及ART BASEL,既然同期進行,不如只去後者朝聖。但本地藝廊上環燕譽堂(Oi Ling Gallery)堂主蔣靄玲說,相比ART BASEL,ART CENTRAL氣氛親切得多,藝術品價格亦較親民,幾萬元就有交易,所以仍然具有意義。

作為以賣畫為主要目的的展銷會,絕大多數藝廊沒特別裝潢,現場大型作品亦較少。但若細心看,亦會見一些大師級作品,例如逾廿件台灣前衛藝術家梅丁衍雕塑作品,戲謔反諷令人發笑,儘管被展示得很隨意。另外一些藝術家新作亦見驚喜,例如作詞人林夕多幅以歌曲為題的書法畫如《富士山下》和《終身美麗》等;亦有首次參展的台灣藝廊,帶來思考人生的小型玩具車機械裝置。

三個有趣佈展

在中環海濱舉行的ART CENTRAL(雖然路程計,金鐘站近過中環站)來到第十屆,因此所有宣傳品都印有大大隻黑色字「X」,即羅馬數字10。今年有108間藝廊參展,排成四列,但全部清一色是白底藝廊,掛幾幅畫,幾乎只有兩間有佈展的藝廊,一個是來自杜拜的Rarares Gallery。將空間佈置成一個「魚市場」。

一、魚市場

a1
將多部電視打造成魚缸,展出藝術家Eegun數碼生成作品《TITLE》。

Rarares Gallery (Booth C26)

二、重造兒時床  發一個長夢

另一個是香港藝術家Kazy Chan舉行的個人展覽《長夢》,重製兒時睡床的床頭板,正面有大量風化和陳舊貼紙,背面則是一道櫥櫃門。

彭麗芳攝
彭麗芳攝

JPS Gallery (Booth A8)

三、香港三地場境 三組藝術家現場創作

今年旅發局設有一個大型展覽空間「Studio Central」,找來藝術家陳瑞琦(Shirky)策展,築起中上環、油麻地和深水埗三區街景,每區有一個藝術家駐場創作,中上環區是香港藝術家朱頌琪,用在中上環市區中看見的紙張和文字創作摺紙雕塑;駐守「深水埗區」的廣州藝術組織菠蘿核用原子筆繪畫從半山眺望獅子山的景色;油麻地區是香港動態裝置藝術家董永康,製作大型的車子移動軌道裝置。Shirky說找這三位藝術家是因為他們各與該區有深厚連結,例如本身就是中上環街坊的朱頌琪,常因創作而遊走五金店的董永康等,此外她亦希望找來一些可以駐場創作的藝術家。

a3
中上環場景逼真,藝術家朱頌琪正進行紙雕創作。
a5
a4
菠蘿核喜歡用原子筆作畫,貪其通透感,適合習體創作,「即使上面畫多少筆,都不會完全覆蓋底層顏色。」
a5
董永康動態雕塑作品Mind Cut,小圓球快速進出螢幕,比喻人的記憶進進出出,常常失憶。
a6
仍在進行中的動態裝置軌道,訪問時董永康坦言仍未決定最終成品狀態。
sv1

Booth Studio Central

三個大型裝置

除了正門位置,一進門口便能見的大華銀行委託香港水墨藝術家吳觀麟的《白雲觀照》互動裝置。場內尚有六件較大型裝置,被四散擺放,以下說說其中三件。

一、唐納天《A Brazen Rift(After Branzi)》 2025 委約創作藝術裝置

作為ART CENTRAL委約的大型藝術裝置,香港藝術家唐納天(Nadim Abbas) 作品比想像中靜態,只有球型小機器像掃地機械人般會在方磚上移動。據介紹,此為回應1960年代建築師Andrea Branzi擺脫嚴格城市框架,提出細胞生物般的城市想像的現代主義建築。

s9

 二、戴瑩《神廟2》2025

長方盒外觀貼滿Shocking Pink宣紙,靈感源於女性子宮,強調女性子宮的神聖性。
s10
s14

三、梅丁衍前衛雕塑系列

展出超過十件台灣前衛藝術家梅丁衍在1979至2024年間的雕塑作品,很多都非常有趣,例如鑲了骰仔的一排假牙,作品名為《賭徒的微笑》(2000)。

梅丁衍雕塑們很簡約地被放在白色長桌上展示。
梅丁衍雕塑們很簡約地被放在白色長桌上展示。

五件引人注目之作

一、「白」雪公主

菲律賓舞者Eisa Jocson透過影像、表演藝術、聲音裝置等一系列創作 《Becoming White》,批判迪士尼卡通的種族議題和勞工權益。

s9-2
Eisa Jocson 《Becoming White》 2018-2020

二、3D人偶

來自福島的三人藝術團體「three」,使用大量日常物品,例如動漫和遊戲人物製作三維作品和裝置。
s11
three 《17.7kg》 2020
Whitestone Gallery(Booth C2)

三、電線撓成南瓜

中國藝術家楊光《有機生活》系列,用電子廢棄物、電線、樹脂撓成各種蔬果。

s12
楊光《有機生活》系列 2021-2024年

Tinny Art House Gallery(Booth C32)

四、玩具車奔馳

首次來港參展的台灣藝廊Neptune Gallery帶來兩組藝術品,一組是日本藝術家官野良太的像水池的《Echo》系列,另一組是台灣新媒體藝術家蔡宜婷的創作,四輛玩具車在輸送帶下向前奔馳,但實質沒有前進半寸。畫廊經理Tony Yeh解釋,藝術家希望訴說一種生活狀態,儘管好像沒有前進,其實一直都在努力向前。

d19
蔡宜婷《時間裡的他方:向陽》,2024(彭麗芳攝)

Neptune Gallery(Booth D8)

五、大師攝影

今年ART CENTRAL繼續設有Legend系列,六個藝廊展出六個知名藝術家作品,同樣是散佈在展場各處。不得不提是日本戰後攝影大師細江英公攝影作品《薔薇刑》,黑白影像強而有力。

細江英公《薔薇刑》1961
細江英公《薔薇刑》1961

see+ Gallery BoothA10

三個輕易錯過的遺珠

一、林夕新作:《富士山下》

林夕自己在社交平台這樣介紹新作《富士山下》:「這幅富士山下臨場看很不一樣,視覺點就像去年在東京的飯店房間看出去,不能憑愛意叫富士山私有,只好在腦海中慢慢沉澱成這樣。」

a2
林夕《富士山下》2025
s8

Oi Ling Gallery (Booth D13)

二、梅丁衍:Just Married

梅丁衍《宿侶終情浴》(Just Married) 2008
梅丁衍《宿侶終情浴》(Just Married) 2008

Astar Gallery (Booth B23)

三、黑盒戲院

除這兩個展區,今屆ART CENTRAL首次在場館設立黑盒戲院「Central Cinema」,不間斷播放十五條影片藝術。可惜在買賣主導的場地,好些時間都沒有觀眾。而且戲院也被放在較外圍位置。

(詳細可參閱本刊最新報導:【藝術三月】聚焦影片藝術 不為賣錢? ART BASEL & ART CENTRAL

a4
a3
總結。若然你以看展覽的心前來,大概會失望,因為這裏實在不是精心策展的地方,而是一個買賣場域。大部分作品都是商業味較重的大眾創作,不會看到十分前衛批判的獨立作品。但若你是想體驗藝術周氛圍,平日門票260元行足七小時,亦不算昂貴。

(文章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PROFILE

彭麗芳,《明周文化》藝文設計組編輯。每星期看展覽,不定期寫作專欄【藝賞】分享展後感想。

Art Central

日期:3月26日至30日

時間:平日中午12時至晚上7時;周六早上11時至晚上7時;周日早上11時至5時

地點:中環龍和道九號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