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船業的夕陽剪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一瞬間²

修船業的夕陽剪影

b_00

阿公岩近譚公廟旁遠遠立着一排船廠,它們對牢大海,背靠馬路,像歲月無法拔走的意志,洪流下塊塊頑石不動如山。

幾十年來,城市的海岸線被填平拉直,中港海路來往變得頻繁後,不少船家改為往內地修船,加上行內人口老化,木價爬升,使不少本地船廠接連消失。不少人說這是夕陽工業,廠內大多剩下些年過五十卻硬朗的老工人,仍然摀身走在船底工作,與廠裏那些堆得滿坑滿谷的老木材同抗時代。

b_07

魯班誕的前一天,島上雨水淅淅瀝瀝。

培記船廠養的小黃狗黃寶在廠門前踱步,遇上老闆黃桂泉的兒子駕車回來,年輕人自車上搬出魯班誕的果餅祭品,紙橋香燭,幾個老師傅見狀湊前幫忙。黃桂泉指着廠內木櫃的魯班像笑道:明天將會是船廠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

「魯班誕,師傅節囉,一班老嘢吃燒豬,好熱鬧,但以前更熱鬧些,不是大排筵席,也至少會去酒樓吃飯。」他和幾個工人剛吃完午飯,喝上了幾罐啤酒,介紹自己其實已是修船二代,船廠早於五十年代已經開業,當年名為黃培記,取的是父親之名。

他的那些年,阿公岩一帶共有三十多間船廠,現在仍然開業修船的卻只剩下眼見幾間。黃桂泉由十多歲便開始在船廠幫忙,今年已經六十九歲,目睹船廠三度遷址,自南安坊搬到愛蝶灣,又從愛蝶灣搬進現址阿公岩──他的人生與船廠一樣追逐海岸線而活。

+1

一行老師傅

「現在這裏的師傅都已經六、七十歲,有些八十歲的行家仍然在開工。這行沒有方程式,沒有考試,不需牌照,也沒有筆記,全靠一個人用眼看,用心記。」

「只可惜工作要經得起日曬雨淋,不怕粗重,時常得爬船底船倉,太辛苦,沒多少年輕人願意入行,覺得無前途。」黃桂泉呷下了最後一口啤酒,把酒罐用力擰扁,踢到角落。他說自己工作時亦試過跌斷腳,停工了足足半年才叫勉強痊癒,又試過跌斷肋骨,休息三五七日,咬咬牙關還是捱過去,朝八晚五天天回來開門。直到現在,許多行家都不做了,培記船廠還是照樣營業,他跟自己說做得一日得一日,什麼船他都接來修理,廠裏主力做木船,為舊船換上新木,修補縫隙,重新上油,就算船內機件壞了,船上電器不靈光,他和幾個老師傅都懂得維修。

「我叫兒子來跟我上班,不是想他繼承船廠,只是想他近我一些,記住船廠的運作,也記住上一代人工作的態度。」黃桂泉說道。

周耀恩

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攝影系畢業,從事傳媒攝影二十多年。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一瞬間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