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坊Mil Mill 開拓綠色工業 屬於香港人的回收漿廠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繼續.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 Still Alive

喵坊Mil Mill 開拓綠色工業 屬於香港人的回收漿廠 

葉文琪(Harold Yip)。在他的卡片上,一面印着他是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及執行董事,另一面是喵坊Mil Mill的商標,也寫着"Less Waste, Clean Recycle."
葉文琪(Harold Yip)。在他的卡片上,一面印着他是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及執行董事,另一面是喵坊Mil Mill的商標,也寫着"Less Waste, Clean Recycle."
葉文琪(Harold Yip)。在他的卡片上,一面印着他是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及執行董事,另一面是喵坊Mil Mill的商標,也寫着”Less Waste, Clean Recycle.”

「喵坊Mil Mill」的名字近來慢慢地在香港關注環保的圈子中傳播。它既是香港首間做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也會將廢紙運到越南再造紙巾繼而在本地出售,甚或與本地各界合作實踐循環經濟,其綠色企業理念,還有那隻躲在商標裏的可愛小貓,使Mil Mill成立一年,就得到不少市民的支持。

Mil Mill廠房位於元朗工業邨。廠房外,是一籠籠靜待回收的廢料;廠房內,工人不停地處理廢料,大型機器亦在運轉。正當工場忙碌,Mil Mill創辦人之一葉文琪(Harold)領着我們參觀廠房,逐一介紹回收流程和機器,有時捧起由飲品盒打成的濕漿,有時站在堆積如山的再生紙巾產品前講解,舉手投足,雖然內斂,但也藏不了他的自豪。「我希望,我們集中於廢紙方面令循環經濟可行,我們是可以令循環經濟供應鏈實施到的其中一個角色。」他說。

全世界最細的紙漿生產線

看過回收打漿過程,Harold在廠房二樓的教育中心坐低,談談初衷,也回首過去一年試行綠色生產的跌跌撞撞。

Mil Mill的廠房設有全港首間「紙包盒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讓大眾及學生參觀,了解紙包飲品的生產、回收及循環再造過程。
Mil Mill的廠房設有全港首間「紙包盒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讓大眾及學生參觀,了解紙包飲品的生產、回收及循環再造過程。

Mil Mill去年十月開業,至今營運一年。其實,Harold和拍檔早於十年前已想像過「香港要有一間漿廠」。二〇〇九年,他和拍檔創立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亦即Mil Mill的母公司,提供機密文件銷毀處理服務,專做辦公室廢紙回收。他坦言,「入行的原因,真是從商業角度考慮,覺得做回收、做循環再造的產品是可為的。」

的確,根據二〇一八年的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統計數字,廢紙乃廚餘後第二大廢料,每日有二千七百噸,其中不少是辦公室廢紙。這批外人覺得無用的廢紙,Harold和拍檔視為龐大資源。然而,想不到,母公司要到創立第八年才有錢賺,有餘投資漿廠;同時,他們剛好也申請到政府回收基金資助,便花了一年着手籌備設廠,並物色到廠房現址。「當時是個空置廠房,會漏水,各方面都要執。前前後後花九個月,才組裝機器。」

廠房內,工人不停將收集得到的廢料放上運輸帶。
廠房內,工人不停將收集得到的廢料放上運輸帶。
然後水漿機將構成紙包飲品盒的紙、膠及鋁箔分離。下圖為分離後的膠及鋁箔。
然後水漿機將構成紙包飲品盒的紙、膠及鋁箔分離。下圖為分離後的膠及鋁箔。

Harold說,紙包飲品盒回收所需的打漿機生產線不難購入,中國大陸、台灣、東南亞都有,但問題是如何切合香港情況。外地廠房考慮資源生產最大化,因此規模巨大,Mil Mill則不同,「我們考慮的是減排,怎樣將一些原本的垃圾變為可以回收,怎樣將原先去堆填區的東西,用比較低的成本,令它們成為原材料。我們不是想將原材料高價賣出,但(廢料)不用去堆填區就可以。」

於是,Mil Mill按照廠房的空間和配置,改動設計,造出「可能是全世界最細的一條打漿線」,將廢料用水力攪拌、過濾膠與鋁箔、提取纖維,最終產出紙漿,一切工序,盡在這裏完成。如此小規模的生產線在大陸的工程師眼中匪夷所思,但「我們的師傅覺得,沒理由做不到。」Harold視之為香港製造的精神典範,「香港過往沒有資源底下,靠什麼(成功)?是人們肯拚搏,去試,就得了。」

葉文琪笑言,廠房的紙包飲品回收生產線,「可能是全世界最細的一條打漿線」,是本地師傅憑着肯搏肯試的精神所成就的。
葉文琪笑言,廠房的紙包飲品回收生產線,「可能是全世界最細的一條打漿線」,是本地師傅憑着肯搏肯試的精神所成就的。

自己垃圾自己處理

排除萬難,終於建成構思十年的紙漿廠,初看到生產線完備,Harold的緊張,不少於開心。開設工廠涉巨額投資,他當然憂心業務前景,更何況,是Mil Mill創辦不久就遭逢疫症,打擾回收計劃。他難掩失望,「我們達不到原先預計的目標。紙包飲品盒,我們希望每天做到三噸,堆填區每日大概有六十七噸,但實際上我們到今日都只每日收一噸。」開業初期他們主要收集來自學校的飲品盒,又或是工廠廢料,但疫情令學校停課,工廠廢料又因衞生問題而不適用,日常一噸的收集量,一度大跌到一百公斤。「雖然後期我們不斷擴展回收網絡,但都只能回到一噸的水平。」

慶幸仍有很多有心人會特地將清潔好的紙包飲品盒和廢料,寄到或親自送到廠房。這足見Mil Mill深受市民愛戴,「僅限於環保的圈子。我們現在只在同溫層中,還未突破到同溫層。」Harold苦笑,「有時我在外面和人講起,他們都不知道香港有間廠,可處理紙包飲品盒。」

用紙包飲品盒處理製成的紙漿呈原木啡色,這些紙漿會出口到南中國,再生為其他紙製品。
用紙包飲品盒處理製成的紙漿呈原木啡色,這些紙漿會出口到南中國,再生為其他紙製品。

他的夢想是,有朝一日,全香港都知道Mil Mill,因為自己垃圾,理應自己處理。「Mil Mill到今日,不應該是只屬於我們的企業,而可能是屬於全香港人的。因為我們在幫香港人處理一些廢物。大家要思考,是否要想辦法處理自己的廢物?所以我當然希望八百萬人都認識我們,助我們做回收工作。」

作為循環經濟的一環

回收打漿是Mil Mill的基礎,而紙漿之後怎樣作為原材料再生製造,以至可持續發展,都是Mil Mill念茲在茲的事。

Mil Mill向香港品牌Soilable的紙飲管頒發回收認證,證明可以循環再造。是Mil Mill第一份認可產品。
Mil Mill向香港品牌Soilable的紙飲管頒發回收認證,證明可以循環再造。是Mil Mill第一份認可產品。

Mil Mill會將以辦公室廢紙打成的灰白色紙漿運到越南紙廠製造紙巾,成品再在香港出售;而用紙包飲品盒打成的紙漿則呈木啡色,則會出口到南中國地區再造紙皮箱等紙品。另外,他們也不時與其他團體公司合作,如提供用剩的紙漿予Work,Sheet. Studio的設計師生產小批紙張、向紙飲管公司Soilable頒發回收認證,促進本地的「循環經濟」實踐。

「Mil Mill是個平台,而這平台會和各方面合作。」Harold認為,「回收整個過程是個network,通過很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才可做到件事有結果。」而他期望能夠達成的結果,就是他常掛在口邊的「循環經濟」。過往的生產者,甚少考慮製成品壽命結束時要怎樣處理。相反,循環經濟希望生產一件產品時,「盡量減少污染,避免製造垃圾,最後出來那件東西都可以投放到再回收。」

實踐循環經濟有迫切的需要。Harold說得肉緊,「垃圾問題,真正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地球得一個,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思考怎樣對環境負責任。我們要向我們的下一代交代,將一個好的環境交給他們。」Mil Mill就此貢獻良多,但政府政策和市民意識也要跟上。垃圾徵費、生產者責任計劃遲遲未落實;而香港市民也不多願為環保讓步,「用我們的廁紙做例,環保廁紙一定沒有原木漿廁紙貼服,但歐洲一般人都接受這個環境代價,要pay premium。」他道出現實,「但我們大部分人都慣了舒服柔滑,未必想用差少少的產品。」

Mil Mill的再造紙巾由香港收集到廢紙製成,越南紙品廠負責生產。現推出廁紙卷、珍寶廁紙卷、三摺式抹手紙、抽取式餐巾紙幾種產品。其官方網頁說明,生產再造紙巾比原木漿紙環保,不用斬樹、減少用水、用電、碳排放及固體廢物量。
Mil Mill的再造紙巾由香港收集到廢紙製成,越南紙品廠負責生產。現推出廁紙卷、珍寶廁紙卷、三摺式抹手紙、抽取式餐巾紙幾種產品。其官方網頁說明,生產再造紙巾比原木漿紙環保,不用斬樹、減少用水、用電、碳排放及固體廢物量。

經營回收事業多年的Harold,邊做邊學,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做個環保大叔。近幾年他戒絕了膠樽水,也甚少買紙包飲品,即使飲紙包飲品,也定必清潔後回收。當天訪問完結時,我洗手後不自覺地多抽兩張抹手紙,被Harold看到,他也忍不住提點我:一張就夠。

香港製造的綠色出路

若要讓循環經濟在本地成真,為何Mil Mill不在本地回收打漿之餘,也包辦造紙?「打漿和造紙,是兩件事。」Harold解釋,設立造紙廠在規模和市場上要求遠大於製漿線,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因此再造紙巾無法達至百分百的香港製造,但是「如果有些工序可以在香港做的,就在香港做。」不過,他也反問,香港製造百分百是否可行。在香港製造昔日的輝煌時期,「製衣業、玩具業、電子業也好,很多零件配件也是從世界各地來到香港,透過香港工人製造一件成品。」

但Harold指出,配合循環經濟而生的綠色工業,絕對是香港製造目前的出路之一。「這始終是個大勢。雖然認識的市民仍少,但都一路增加,會愈來愈多人支持。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也有自己的想法、對生活的要求,多了年輕人入行從事這類製造和環保回收有關的工作。所以我有一定的樂觀。」

當歐美都在追求「零廢」,各國限制廢料進出口,宣揚「自己垃圾自己處理」,相關產業的國際佈局也隨之變化,香港因此必須思考經濟工業上能夠如何配合。這時候,除了需要拚搏精神,也需要全球的視野。「我們亦都要想全世界有什麼好技術、好方法,我們在香港能否做到。(以往)我們沒有原材料,但我們有人,人可以有知識,可以學習,就可以成就製造業的歷史。Why not?今日香港仍然要這樣。」Harold相信。

踏進Mil Mill廠房的大門,有幾隻用紙皮畫成的小貓,令人倍感親切。
踏進Mil Mill廠房的大門,有幾隻用紙皮畫成的小貓,令人倍感親切。

WHY Made In Hong Kong?

什麼是香港製造?

香港製造的精神,第一就是,無話唔得,肯拚,肯博,肯試,去學就可以;第二,看事件,是用很全球的眼光。

如何繼續香港製造?

Mil Mill很後生,僅僅成立一年,還有很多不同的變數。我們是一個平台,可以與很多不同的人合作。但我們考慮的是紙的循環、排廢,整個模式一定要思考循環經濟。……我希望,我們集中於廢紙方面令循環經濟可行,我們是可以令循環經濟供應鏈實施到的其中一個角色。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繼續.香港製造 Made in Hong Kong Still Alive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