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韓麗珠
熱門文章
韓麗珠
微物碎語
ADVERTISEMENT

循環

29.12.2023
圖片由作者提供
2875hon

我可以每天吃相同的食物,直至徹底厭倦為止。

某天早上,我把波特菇切片放在鐵鑄鍋上,撒一點海鹽和現磨胡椒。等待菇片煎熬自己時,我打了兩隻雞蛋拌勻,待得菇片成了金黃色微焦,便把蛋液澆在上面。一如既往,順着鍋子形狀成了圓形的蛋漿,邊緣部分先固定了像一個岸,而中央仍是一個蛋海。我喜歡趁蛋液仍然年輕時就關火,這樣,當波特菇煎蛋到達碟子,就會有外老內嫰的效果。在煎蛋上灑上意大利香草是必須的。然後,我會用兩塊麥包夾着煎蛋做成三文治。

第一天,我吃到免治牛肉三文治的味道。茹素多年的我,戒掉牛肉已久,早已忘記了吃肉的感覺,舌頭也沒法再忍受肉的羶腥。但我掛念記憶裏的味道。在回憶中,我仍然擁有年少時嗜肉的舌頭和腸胃,能真正享受吃肉的滋味。

第二天,我感到自己在吃着的是油雞炒蛋三文治(或許也可稱作「親子三文治」)。

舌頭是這樣容易受騙。免治牛肉原來就是一堆碎肉(不必是真肉,甚至不必是肉),加上鹽、胡椒和香草(調味愈濃愈像真正的免治牛肉)。油雞的感覺除了因為多放了油,或許也是被以往所吃的北菇蒸雞的聯想而引發。味覺其實是習慣和記憶的組合。

在改編自暢銷書《烹》(Cooked)的同名紀錄片裏,作家麥可.波倫說:「除了人類,沒有別的物種會生火煮食,可以說,當我們學會了烹飪,才成了真正的人類。」哈利巴札則說: 「吃任何你想吃的食物,如果你喜歡冰淇淋、餅乾和蘋果派,愛吃多少就吃多少。只是,必須有一項條件: 所有的食物,都必須由你親手做出來,不能去買。」麥可說:「這樣,人們就會買最佳食材,以最簡單的方式準備餐點。」

或許,K也是這樣想,以至,我打從出生至青春期,鮮有外食的經驗。即使K必須外出工作,而且工時很長,也堅持每天先給我們預備早餐和午餐才出門,而在下班後,她必會盡快回家做飯。許多人認為,家常菜代表溫暖、健康和安全,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在成長期,卻一直要通過到外面的餐廳吃一頓飯,甚至只是在超巿裏買垃圾零食,以滿足冒險的慾望。舌頭是誠實的,它信奉慾念,而不是世俗觀念。

我在獨居之後才慢慢明白,吃自製的菜餚並不等同把自己囚禁在家裏,而自煮即自主。但這是我在餐廳吃過太多沒有靈魂的菜式之後,才深深體會的道理。許多事情要被牙齒切實地咀嚼過,滑過食道,進入胃部被消化,再被腸道吸收,人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甚麼,或必須拒絕甚麼。

因此,K在晚年體力逐漸衰退,而疾病慢慢把她佔領時,我們也沒有阻止她到菜巿場買菜,或獨自扛一包米回家,因為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還有尊嚴和意志。如果K大半生以來都通過煮食來辨識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怎能切斷她和自己的連繫?她每天吃進去的,除了餐點,還有自給自足的需要。而做菜是一個整全的體驗,從採購、挑選、貯存、洗切到調味,下鍋只是最後一步。

直至生命的最後階段,她才允許我們替她送餐,用更多時間休養而不是強撐着去做飯。

「為甚麼我會這樣傻呢?究竟在堅持甚麼?」在床上得到許多反思的時間之後,她在某天告訴我:「其實也不一定要自行做菜。」

不過,這個她用了一生而得到的領悟,無論對她或我來說,可能都已太遲,她的餘生過於短暫而無法實踐,而我則深陷做菜的執念之中。

不知為何,她離世之後,我只渴望着自己烹調的食物。彷彿在房子以外,誰都不可以真正信任。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