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屏風樓「名城」雄踞大圍,樸素八爪魚天橋多年來連接四周屋苑。但港鐵正計劃大圍站上蓋建住宅和商場,屆時天橋的北入口將會拆除,居民須繞道商場才能進入車站。
拆除「八爪魚天橋」惹不滿
大圍站外,車公廟路及美田路路口的「八爪魚天橋」每天都人流如鯽,連接車站及四周屋邨。港鐵計劃在大圍站上蓋建住宅和商場,會將地盤覆蓋範圍內的天橋北端出入口拆除,日後改由商場通道代替。
這樣的改動,引起區內居民不滿。
「大圍新翠邨的居民每天走天橋可步行至大圍站,但將來卻被迫兜路入港鐵商場,方便港鐵以人流多來提高租金。」沙田居民權益會代表李世鴻說,天橋一向人流多,每日繁忙時間約有二萬人經過,是區內居民主要的出入通道。將被拆的北端則最為繁忙,這也是他每日進出大圍站的必經之路。
除了天橋部分,連帶的行人路、單 車徑、自動梯、樓梯、行人斜路及單車斜道、單車停泊處都將一併被永久封閉或拆除。「港鐵剝奪居民使用戶外道路的權利, 是將公共空間私有化!」李世鴻憤憤不平地說。此計劃在刊憲期間,團體收集到 一千三百多份反對意見書,但港鐵及政府卻充耳不聞,在輕易通過城規會之後,又在沙田區議會、運輸及房屋局順利「走過場」。「2010年12月3日在區議會跟議員開會,12月8日就刊憲了,根本沒有諮詢過居民!」
車站上蓋的發水樓
除了搭車要行「指定路線」,屏風樓問題一樣困擾這區居民。記者來到大圍站A出口,遇見一班大圍青年正在派傳單, 呼籲街坊反對新的屏風樓。他們當中的一 些人,已經生活在「名城」的陰影下,過着無風無太陽的日子,「家裏連原本的西斜都不見了。」
青年自發成立「反大圍站上蓋建屏風樓關注組」,是因為他們不想見到未來的大圍變成這樣:「新項目和已建成的名城十二座樓宇形成兩公里的屏風圍牆」,「違反沙田原來中密度規劃原意,與附近建築格格不入」,「上蓋項目平台上的休憩用地,是計算入沙田區內休憩用地的一部份,但將來只限住客享用,對公眾並不公平」……
將興建的大圍站上蓋物業包括八幢樓高二百米、四十至五十層的建築物,提供二千九百伙,平均單位面積約六十六平方米。5月底,原本趕及「發水尾班車」的港鐵突然宣布放棄獲屋宇署批出的圖則,大圍、天水圍天榮站項目及日出康城項目將會依據「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令發水樓面大減,發展成本上升。
不過,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提醒,雖然減少發水面積,「但樓高、樓宇布局、樓 距早有定案,減少發水也只是令情況不再一進步惡化,不等於不是屏風樓。」至於港鐵會順應民意還是「屏風」到底?我們還得拭目以待。
補地價總是低於市值?
當各大發展商為塊靚地皮而爭個頭破血流,港鐵卻可以通過補地價而不是競投方式買地。政府曾聲稱,港鐵須按十足巿值支付地價, 總以取得物業發展權,並非免費取得。但實際上,港鐵所付出的地價是否等於市場價格?
環保觸覺近年密切關注港鐵車站上蓋的屏風樓。譚凱邦說:「一年前我們翻查2007年兩鐵合併的估值報告,發現大圍站、天水圍天榮輕鐵站在內的四個九鐵項目,當時只值約二十億元。但單是柯士甸站及車公廟站兩個項目,港鐵預計已將得到八十五億利潤,後者兩個項目的收益,已遠超當時四個項目的估值達四倍。 政府明顯是將九鐵資產賤賣予地鐵公司!」
他透露,綜合地產界人士消息及過往幾年的觀察,港鐵與發展商分攤項目利潤時比例高達七至八成,發展商分到三至二成。但估值報告卻估計港鐵利潤分紅只佔三至五成,與事實不符。」他亦指出,政府賤賣物業發展權,其核心在於估價原則失當。「政府多年來在計算土地價值時,未有計算鐵路因素帶來的效益,因此 一直低估補地價的金額。」
根據兩鐵合併的財務條款,地鐵以七十七億九千萬鯨吞九鐵旗下八個物業的發展 權(註)及所有投資物業和物業管理服務。港鐵只須向九鐵公司支付四十億一千萬元,就可獲得八個物業發展權,住宅的總可建樓面面積達一千一百六十二萬平方呎,商用面積亦有九十五萬平方呎,平均每方呎價低至四百多元!但政府當時委任的專業估值師認為「定價公平和合理」。
此外,合併後的港鐵公司取代九鐵公司作為政府的代理人,雖然西鐵沿線物業用地的物業發展權並沒有售予港鐵公司。但港鐵公司擔任西鐵物業發展項目的代理人,並收取相當於相關西鐵項目總銷售收益的0.75%,作為代理人的費用。
記者向運房局查詢補地價偏低事宜,該局回覆指:在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下,評定土地補價的原則,估值並不會計算鐵路發展;港鐵公司須負起所有鐵路及物業發展的成本和風險, 但同時通過鐵路項目的投資,帶動土地價值上升,作為填補鐵路項目的資金差額。
註:八幅用地分別位於火炭何東樓、烏溪沙站、大圍維修中心(即「名城」)、車公廟站 、九龍南線柯士甸站、大圍站及天水圍輕鐵天榮站。
有聆聽, 無回應?
地政總署回覆記者查詢時指,運輸及房屋局於2010年12月在有關的建議道路工程刊憲後,收到反對意見並轉介 地政總署跟進,地政總署鐵路發展組亦就有關的反對意見,聯同運輸署、路政署、沙田、大埔及北區規劃處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於2011年3月及4月, 舉辦了共四埸聆聽會,向反對者作出回應,結果卻仍是 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