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唸中五,在考國際文憑即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考試。她說最近英國的牛津大學,公布錄取現行中六的師兄、師姐,全部高年級叫公布那天做「Oxford Day」,還有稍後公布美國長春藤大學(Ivy League University)取錄結果的「Ivy Day」。
「個個也十分緊張,媽媽」她跟我說,有點像她明年等待海外大學取錄的預演。 我工作認真,一直被朋友誤會是「虎媽」,實情是放任媽媽協會創會永遠榮譽會長。女兒報考大學,由她決定。如果她問我,我會給予意見。但因為學校有一對一的升學輔導服務,我少操心。
有一天,她出席了校內的升學博覽,海外大學的代表,紛紛飛到香港招生。除了校園設施、例如做gym房或宿舍是否美輪美奐外,食物也當然是賣點。她跟我說,其中一個海外大學負責人提醒女兒,應選大學身處的地區,因為天氣不好的環境,會帶來抑鬱!
Bravo! 又是First World problems:家庭有經濟能力、學生的學業成績及英語程度要達到某一個程度,才有機會出國留學,選擇設施外觀已經是身在福中的港孩,還要挑天氣,因為怕陰暗的天氣帶來抑鬱,我聽起來已經面黑。我當然明白,醫學上的確有證據顯示,天氣影響情緒,但我認為選學校,最重要是課程本身、大學的研究及教學水平等。到底是年輕一代「錯重點」?還是想法改變了?
例如選工作,除非真的不能應付交通費,否則,我經常跟學生說,不應該先剔除偏遠地點的工作機會的,加上香港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又例如選男朋友,年青女學生,現在都告訴我,男朋友的身形要fit,例如六塊腹肌比較理想!吓……我想起幾十年前對未來丈夫的憧憬,那年代的女孩似是「三高」,即要選個子、學歷及工資也要比自己高,完全沒有肌肉的要求!或許,我們這一代的老女人,也錯過了伴侶的身形所帶來的吸引力吧!
海外大學的老師同行,早就告訴我,學生流行與父母在入大學前做site survey,像看示範單位一樣,因為要在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涯活得開心,如果不喜歡宿舍實在有遺憾等等。美國的教授朋友,也曾告知我,全大學最高工資的,早就不是大學校長了,而是美式足球隊教練、游泳或籃球教練等。
我不想批評,但一直愈來愈驚訝,那當然是年紀大的徵兆!時代,或許真的已經不同了。我經常提自己,做港媽一定要「進化」,否則更難跟子女溝通!
我跟女兒說:我在大學任教十三年,得到的啓示,當然是年青人要跟興趣選科。遇上喜愛的科目,自然讀得好。讀得好,一定有工作,並且做得好!
世界在變,也許港爸港媽要不時提醒自己,不要限制子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