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教.養手記
熱門文章
教.養手記
羅乃萱/趙榮德/楊永明/葉妙妍/洪細君/廖寶兒
ADVERTISEMENT

羅乃萱專欄:陪孩子做功課

14.02.2019

這天,想約張師奶出來喝茶。怎知她一聽就推,因為要陪孩子做功課,這陣子忙得很。

「你有所不知了,我的兒子很黏我,我不在他身邊,他就不做功課!」這種說法,其實不只張師奶一個,陳李黃何師奶都會這樣說。總覺得,孩子「需要」我們在他身邊,他才會做。於是,咱們也樂得「被需要」。到最後,問題便來了。本來屬於孩子責任的功課,不知怎的,就轉嫁到媽媽身上。

「是啊,她沒有了我在身邊,就不肯做!」這真的是事實嗎?還是孩子不想做功課,要媽媽「陪」因為她會幫忙,甚至出手相助,那討厭的功課就可以快快完成。

說到底,更重要的問題是:做功課是誰的責任?功課的目的是什麼?做功課,當然該是孩子的責任。功課的初衷,是盼望孩子能將課堂上所學到的能應用自如。如果搞清楚這是最終目的,「陪孩子做功課」就有意思多了。談到陪孩子做功課,多年經驗與訪談累積,總離不開以下幾道板斧:

循序漸進:讓孩子能獨立自主做功課,是一條漫長的路。年幼的時候連生字都不懂圈,就要教他從「圈生字」開始,逐漸掌握溫習的要訣。至中年級該可以自行溫習並教他規劃時間,再大一點就是叫他怎樣將所學融會貫通,甚至引導他如何閱讀,做筆記,整理專題了。

定時定候:每天固定時間做功課,不能任由孩子擺佈,培養他定時做作業的好習慣。如果可以,讓孩子有一張固定的、專屬於他的書桌,並鼓勵他親自佈置,讓溫習變得更有趣可親。

傾囊傳授:咱們為人父母也當過學生,更有個人溫習的一些「絕門技巧」,可以傳授給孩子。如我就在孩子五年級時,傳授了給她做筆記的技巧,她後來更是青出於藍,同學們爭相拿她的筆記參考呢!

期望相符:每個孩子的能力特長也不一樣,切勿揠苗助長,所以對孩子的期望也要跟他的能力相稱。如要求一個文科的孩子數學拿八十分,是不切實際的。

最後請緊記,做功課是孩子的事。父母愈少介入代勞,讓孩子逐漸掌握做功課的要訣,成為一個自主學習的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