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當父母,怎能不理解年青一代怎樣利用社交平台表達情緒?
一 年將盡,回望十二月這個月,向來是考試季節,我這個大學教員及港媽,在疫情大約三年下,學習了學生因疫情應對考試,手法層出不窮、日日新鮮。例如, 最近有內地學生,在社交媒體的視頻或留言處,不停打出「@」一個當地考試機構,要求取消考試。
換句話說,以「小我」的羣眾壓力,一人一帖的「新玩法」,在社交媒體抗議,希望發揮影響力。
「@」,英文發音是 「 at」,內地叫「艾特」,有「這訊息打給你」的意思。在社交媒體,你無論在視頻或任何帖文下,打一個訊息,再在訊息後打「@」,後面再加一個賬戶名稱,例如人名或機構名字,那賬戶便會收到一個有關你「@」那個名字的通知及有關內容。社交媒體時代,機構多會找專人閱讀逐個被「@」的訊息,需要時可能會解答,以顯示機構透明及回應迅速等。
你上內地的社交媒體視頻,最近不難發現:
某某賬戶的名字:「@河南省教育廳,不取消末期考試,我們看啥視頻都艾特你」
另一個賬戶:「@江西省教育廳,勸你取消考試,不然什麼視頻都艾特你。」
「@河北省教育廳。不取消考試,我看什麼都帶你。」
下刪其他類似的帖文,只是被「@」的還有貴州省教育調查局、山東省教育廳、陝西中公教育…… 不勝枚舉。
這些帖文,會令考試當局收到大量的通知訊息,亦可能拖慢了他們回覆真正的查詢。 我不認識這些留言者,相信他們很大機會是現屆學生;用這個方法來希望考試當局因為疫情取消考試,我還是首次聽聞。 有創意?很絕望?威脅?恐嚇?無聊? 無恥? 在疫情下,很難馬上評論這些做法,因為要了解每個地方的實際疫情、考試安排等多項因素。
至於本地,疫情期間,則不少考試如期舉行或作改動,例如在大學,不少改成線上開着鏡頭考。開着鏡頭監考,對我來說,難度極高,因為考試全程要逐個畫面看;有些行家甚至同時安排一隊攝影隊拍着每個同學的畫面,以供重看。老師遇到的難題,多是考生的畫面不穩定、同學的開不到鏡頭等技術問題。
網上「出貓」?當然有,例如老師行家發現過,參加考試的學生,的確對着鏡頭參加考試,看似單獨一人,但原來八個學生全部在同一間房間對着鏡頭,例如某一個宿舍的大廳,方便大家在鏡頭以外互相傳遞「貓紙」,只是監考老師透過網絡,看不見。
考試很累,疫情下的考試更疲憊。倘若還要想盡辦法,要求取消或作弊,聽起來已太辛苦。
各位考生撐着,希望明年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