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照顧是出於關懷與愛。不過對有些人而言,照顧並不是一個容易做的決定;縱然內心抗拒和不情願,但最後總是歎一句「唔理佢過唔到自己」作結。這種矛盾心情和內心掙扎所造成的壓力,往往不足為外人道。
在進入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之前,兩個人可能是夫妻、父母與子女、婆媳等關係。而人際關係,從來都是錯綜複雜的。
放不下的夫妻關係
筆者曾跟進一個兩老同住的個案。護老者是一個約70歲的太太,照顧比她年長數年的丈夫。丈夫年前發現患上大腸癌,做手術切除了部分大腸,小腹多了一個腸造口(人工肛門)。我上門探訪時,太太一邊吞雲吐霧,一邊漠然地訴說:「他吃得太好,得這病是活該。」丈夫沉默的低著頭,看來早已習慣太太的冷嘲熱諷。當太太肆無忌憚地大談處理丈夫的腸造口有多厭惡,我連忙轉移話題,解釋申請服務的文件,心中暗暗擔心這家庭有虐老問題,畢竟言語暴力也是一種虐待。在外人面前尚且如此,平時相處可想而知了。之後與太太再通電話,她總在與友人打麻雀,留下丈夫一人在家。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趁丈夫不在家問太太:「妳對先生似乎有很多怨憤,可以告訴我為甚麼嗎?」她第一次正眼望著我,告訴我一個聽起來像電視劇的故事:丈夫是紈絝子弟,身邊女子無數,奶奶看中這媳婦識字、勤儉,讓她入門。丈夫婚後風流不減,散盡家財,太太自感忍辱多年,對丈夫積下了滿腔怨懟。
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年紀相若的太太。她與丈夫分居,但每星期會到年長體弱的丈夫家中兩、三次,買食物給他、幫他打理家務、拿他的衣服到自己家洗。她說丈夫年輕時常常不回家,連自己生孩子時他也不聞不問,還試過有外面的女人在她面前炫耀她丈夫送的首飾。她說:「我恨他,不想照顧他。」但又無法真的置他於不顧。
難以割捨的親情
曾接觸一個護老者,她年青時因與母親爭執,被母親一怒之下趕出家門,從此流離在外,自食其力。多年後母親年老力衰,兄弟姊妹中惟一單身的她決定回家照顧母親。然而媽媽卻不領情,常常不合作,老是埋怨、投訴,教這女兒壓力很大。但她說:「媽媽選擇怎樣對我,是她的事,不到我控制。我選擇去照顧,因為她始終是我媽。」
另一位護老者也對我說過類似的話。她作為長女,年紀小小便要煮飯、做家務、照顧弟妹。稍有疏失,便會換來一頓痛罵。因父母重男輕女,她為了供弟弟留學,被迫提早輟學工作。雖然自小便得不到父母很多的疼愛,但她說:「父母以前對我不好是一件事,但他們生我養我,丟下他們不管的事我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她很幸運,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媽媽似乎終於感受到她的好。這護老者告訴我:「有一天,媽媽突然問我:『妳這麼遠過來看我,不累嗎?』你知道嗎?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她關心我。」
照顧是一項選擇
我慢慢明白,照顧除了出於愛的感覺,更是個人選擇。有些人對昔日的傷痛始終無法釋懷,照顧得心不甘情不願,或索性逃避照顧,其實也無可厚非;也有些人決定既往不咎,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但求無愧於心;亦有人游走於兩者之間。最重要是明白到,你不能改變他人,善意不一定能夠換來對方的感激;但你清楚自己的選擇背後那個原因,不受對方影響。每段關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只需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我也提醒自己,以後遇到一些冷漠的護老者,不要妄自批判,因為背後的故事,我並不知道。
其實,最有愛心的照顧者也會有討厭照顧的時候,畢竟我們都只是人。正因為我們不完全基於感覺良好而繼續照顧,才看到人性中最美麗的風景。下個月,我們再來談談一些不同關係的護老者和長者之間的糾結與出路。
本文作者為救世軍護老者服務註冊社工。如有護老方面的疑問或經驗分享,歡迎電郵至 cp@ssd.salvation.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