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兒子六歲,九月一日正式升格小學生。三年幼稚園生涯在疫情中渡過,沒多少同學聚會。暑假尾聲,我拿著大家沒有載上口罩的畢業照,跟孩子談談每個同學的名字和性格,聊到其中一個時,小兒子說:「佢好曳㗎,我好少同佢玩。」
哥哥在旁聽著,搭訕道:「佢唔乖你唔係應該唔同佢玩,而係應該教好佢。」
不過正所謂「講就天下無敵,做得無能為力」,哥哥空有一腔熱血,面對生命中的「胖虎」(卡通多啦A夢中的人物,前稱技安)時,卻是束手無策。
話說暑假某天,兩個兒子跟一群朋友見面。男孩子相見, 有時有人不甘下棋砌積木太平淡,會搶搶其他小朋友玩具; 有時又難免會「郁手郁腳」。在我眼中,未出現過分暴力時,都會盡量避免介入,讓小人兒嘗試用自己方法處理。但當我家孩子面對這樣一個朋友時,我只能形容為「一籌莫展」。
人家出手搶自己的東西,我家孩子要不回; 人家出手打他一下、然後跑開,我家孩子又追不上。他自覺沒有做錯,有點委屈,眼神中甚至有點怒火,卻又不好意思發洩在其他人身上。於是,當在旁的弟弟做錯了一丁點事的當兒,哥哥就狠狠的打了他一下,稍微發泄了一點積累了半天的憤怒。
孩子逐漸長大,作為家長,我深明朋友在子女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只會更日益增加。我們當然希望子女身邊的朋友都是正直乖巧,互相支持鼓勵,然後一起進步成長。但希望歸希望,而且交朋友也是「人夾人」,在面對友儕間的關係不似預期,例如他跟喜歡欺負人的惡霸交了朋友、 又或是面對不當要求、甚至是欺凌時應怎樣應對,也是需要學習的功課。
能夠「反客為主」,以友情去感化「壞孩子」變「好孩子」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景; 但退後一步,在面對欺凌時,如何有強大的心靈去應對,或是跟適當的人提出、 傾談或求助,也是要從小栽在孩子心中的種子。
話說回來,媽媽自問不是社交能手,如何應對人際間千變萬化的關係也是非常無力的。不過多了解孩子身邊有甚麽朋友、這些朋友仔有甚麼性格喜好,有了這些基本認識,當小朋友遇上友儕間的問題,跟我提出,媽媽不用從頭問起,然後從長計議,或許也是能夠解決問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