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的動物鄰居】市區生態研習 動物品種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城市動物

【城市公園的動物鄰居】市區生態研習 動物品種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20.04.2019
趙曉彤
an_cover

關朗曦(左)和鄭凱靈(右)都是生物愛好者,經常在公園觀察生物。去年,他們在臉書開設專頁「Project CROW嗚鴉自然教室」,上載各種自然教育資訊,同時舉辦市區和郊外的生態導賞團。

關朗曦(Matthew)是自然生態的狂熱愛好者,同時從事自然教育工作。一有空,他就會坐飛機到世界各地,到當地的原始森林原野細看各種野生動物,回來香港,他也不時跑到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看動物。但即使在大自然裏「閱歷甚豐」,他仍不時到市區公園看蟲、看鳥,覺得市區公園的動物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先是在市區公園愛上觀鳥,繼而才愛上大自然的。

an_01

六歲時爸爸給他一本雀鳥圖鑑

那年六歲,他與父親常常到九龍公園散步,因為姊姊在公園裏的游泳池學習游泳,他們要在戶外等待姊姊下課。散步時,他的目光總是落在雀鳥身上,不是紅鶴池裏給人豢養的那些,而是在他身邊自由穿梭的野鳥。爸爸給他買來一本雀鳥圖鑑,此後,他在公園看見什麼雀鳥,竟都輕易辨認出牠的品種。一次,兩父子正在公園戶外吃漢堡包,忽然看見一隻顏色鮮豔的小鳥飛進水池裏,「是翠鳥!」兩父子連忙跑到池邊看翠鳥捉魚。自此,兩父子都成為觀鳥愛好者。

他十一二歲時,一個觀鳥者告訴他,他住處附近的中葵涌公園,住了一種不常見的綠背金鳩,他為了看鳥而第一次走進中葵涌公園,竟然真的看見這種鳥在行人路上踱步,以後每次前來,幾乎都會看見牠。Matthew還發現,這個公園竟然還有灰卷尾、赤紅山椒鳥等住在森林的雀鳥經常出沒,後來他知道,是因為這個公園相隔一條20米的馬路,就是一個樹林,而樹林連接金山郊野公園,所以,這個中葵涌公園其實算是郊野和樹林的延伸部分,既作為郊野與城市的緩衝帶,也是一個人和動物可以共同使用的空間。

「那個樹林是沒有行人路可以走進去的,所以這個公園是方便了人去觀看樹林生物。」

牠飛到人間

因為對大自然感興趣是從市區公園開始,他一直認為公園是一個很能啟發人類觀察大自然的地方,而他也很喜歡在城市裏尋找大自然的足迹,一次,他在深水埗看見一羣黑領噪鶥一排坐在他眼前的樹枝上,但這其實是在郊區也頗難遇見的雀鳥。「有時在野外很難遇見的動物,反而會在市區見到。」

「市區公園的雀比較見慣世面,例如大埔滘的紫嘯鶇很怕人,公園裏的紫嘯鶇不怕人。」不怕人的雀鳥便利了他的觀察,例如他在中葵涌公園看見紫嘯鶇如何築巢育幼,但這在野外是很難觀察的。而每次看見一種雀鳥──他本來以為牠只在原始森林生活,卻在他所住的社區飛翔,他會覺得城市與大自然距離很近,同時也更關心眼前這種動物。

因為經常留意城市生態,漸漸,他知道香港各區其實都有一些很易到達的公園或小山,住着一些獨特的動物,於是,做自然教育時,他不時想着要加插一些「市區觀鳥快閃團」,鼓勵大家在住處附近多做自然觀察,認識身邊居住的生物。

關朗曦(左)和鄭凱靈(右)都是生物愛好者,經常在公園觀察生物。去年,他們在臉書開設專頁「Project CROW嗚鴉自然教室」,上載各種自然教育資訊,同時舉辦市區和郊外的生態導賞團。
關朗曦(左)和鄭凱靈(右)都是生物愛好者,經常在公園觀察生物。去年,他們在臉書開設專頁「Project CROW嗚鴉自然教室」,上載各種自然教育資訊,同時舉辦市區和郊外的生態導賞團。

首次接觸公園的觀鳥導賞團

前文提及,長春社不時舉辦公園樹木導賞團,另外,香港觀鳥會分別在香港公園和九龍公園舉辦恆常的觀鳥導賞團,活動是即場報名制,吸引不少遊客和原本使用公園的市民參加。這一年,觀鳥會在幾個大型市區公園舉辦「聲音漫步」活動,帶領參加者以鳥聲尋鳥。Kathy是其中一個參加者,去年3月第一次到荔枝角公園聽聽鳥聲,以後就常常到其他公園「聲音漫步」。

最初,她只是想嘗試認識雀鳥。她平日甚少到郊外,所以從未報名參加郊野的自然教育活動,怕體力應付不來。同時,Kathy任職護士,公餘還在進修博士學位,生活忙碌,這也是她極少到郊外的原因。但因為「聲音漫步」在公園進行,她知道自己體力可以應付,加上公園的交通方便,她在上午參加活動,下午還有時間做其他事,便報名參加了。第一次,她在公園裏認識麻雀和白鴿以外的雀鳥,知道了一些鳥聲,知道了一種雀鳥如何憑牠的羽毛顏色來區分男女。她大感神奇,也開始對大自然有了好感。今年,她初次到訪米埔,為了看看水邊居住的雀鳥。

市區公園的生態價值遭忽視

市區公園因為是城市裏面積較大的綠化帶,吸引不少市區動物前來使用,除了可作教育用途,也可用作研究城市生態。曾柏諾是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三年前,他花了數月走訪九龍區十九個公園,收集蝴蝶數據,當時共錄得五十一種蝴蝶,佔全港蝴蝶總數約百分之二十。其中,錄得最多蝴蝶品種的是牛池灣公園和佐敦谷公園,分別錄得廿七種及廿五種。

+1

他對數據甚感驚喜,「市區公園的生態價值其實沒有我以前想像那麼低,而且有上升空間。」從前,他只到野外考察,而做這項研究,除了因為好奇市區的生態價值,還認為城市化如果無可避免,就得找方法來提高市區的生態價值,而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這裏有什麼生物。

他說,作為一個讀城市生態學的人,會希望幫助一些本土物種在城市建立一些種羣,也就是數目眾多地棲息在一個地方,這些物種最好是罕見品種。他舉例說美國洛杉磯機場西面,就劃了一個沙丘保護區來成功保育一種差點絕種的蝴蝶。「即使蝴蝶不能在市區建立穩定數量,也希望蝴蝶可以使用市區公園的位置,作為一個踏腳石,從一個保護區飛到另外一個保護區,令不同地方的種羣不會斷裂得太嚴重。」

不少公園設有「自然保育園地」,提醒市民,公園使用者不止人類,還包括其他城市動物。
不少公園設有「自然保育園地」,提醒市民,公園使用者不止人類,還包括其他城市動物。
趙曉彤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城市動物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