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或網絡上都有不少科學化的資訊,供飼主學習如何好好照料心愛的貓狗。人類與狗一同生活的歷史相對悠長,坊間亦有不少熟悉犬隻品性的馴犬師,我們都知狗隻忠心,為保護主人而甘願捨身,又知道牠們精力旺盛,需要外出「放電」……然而對於貓,許多人都未必知道貓這種生物的性情和需要,我們只把貓抱在懷中,當成嬰兒照顧,為牠們取可愛的名字,給牠們好味的食物,卻不知道牠們真正的需要……
其實大部份的貓都性情敏感,牠們大多不能立即適應新的環境,因為有地盤意識,到達新的地方後貓可能會有情緒緊張的反應,惶恐地想找暗角躲藏。有部份的貓性格相對內向,牠們不親人,尤怕陌生人,只要陌生客人來到,牠們就在家中的衣櫃底、沙發底藏匿,暗自觀察。
一些飼貓專書曾教導說,當新貓回家,主人應先安排貓咪進籠飼養,並以布蓋籠,給貓舒適的匿藏地方,讓牠慢慢適應新環境,並可試以布擦拭牠們的頸下,令布沾上貓自身的味道,進而擦拭家中用品,好令貓加快對新家培養出安全感。當貓熟習一切,便可放籠飼養。
也有專家也指出貓因感官比人靈感,牠們對聲音、味道和光度都比人類敏感,我們習以為常的市聲,車聲和人電視聲對貓而言可能都是壓力的根源。當貓長期處於高精神壓力的環境下,十分容易生病,輕則絕食數小時,重則患上絕症,藥石無靈。雖然也有部份品種的貓天生精力旺盛,好奇心重,喜歡探求新事物,或因在街頭生活過而習慣嘈雜的環境,但絕大部份養在家中的家貓對外來環境的變動,都容易產生應激反應,例如人們搬家、客人造訪或與貓出門看醫生時,不少主人都看過愛貓放大瞳孔,混身抖震,甚至張口呼吸的緊急情況。
你給牠的 牠可能並不想要
但大部份人還是希望自身的寵物,無不如狗一樣忠於人類,對主人深情,而且洞察心事,但貓並不是你想像中情感豐富的動物,牠們與狗並不一樣,在數千年來並沒有完全被人所馴化,對人類亦沒有從屬的意識。但人們偏偏喜歡把人性化的一面套進貓身上,我們為牠們穿上好看的衣服,在牠們的頸頂上戴上鈴鐺,給牠們吃人類喜歡的甜食,過度的餵食把貓養成可愛的「肥貓」,遛狗一樣帶貓到公園遊玩——殊不知貓其實並不喜歡穿衣服,頸上的鈴鐺聲因其敏感的聽覺而被放大千倍,令貓長期感到滋擾,貓亦嘗不到甜味,過胖的體形亦會增加貓患上關節炎和糖尿病的機率,而遛貓亦使不少貓感到情神緊張,情緒受壓。
真的,貓和狗不同,牠們有其天性和習慣。貓的先祖為大型的貓科動物,狗的先祖為狼,狗永遠不會是貓,貓永遠也不是狗,只是後來演化成入室的毛孩,變成了人類口中的寵物,但其仍然保留了天性,主人亦應該尊重其天性,提供適合環境,而不是一再套上「以人為本位」的思想和方法,無所不用地將其人性化,以滿足飼主個人心態。
因此如果你養的是狗,便應明白平日多乖的狗都有可能因應激反應而作出攻擊的行為,外出時必須再三留心狗隻的行為和情緒,絕不鬆懈,以防誤傷他人,保護別人其實也是在保護你眼前至愛的動物。
如果你養的是貓,也應該明白貓的性情和膽量,仔細思量與貓外出的風險,別以為牠緊趴在你的臂上或肩上一動不動便是撒嬌的行為,也別以為貓瞳孔放大是可愛的表現,而把這一些情緒緊張的表徵視若不見,造成愛貓的壓力。
應該和牠去寵物展嗎
上周末完結的寵物展人山人海,被飼主視之為一年盛事,人們攜同家中老幼動物出席,展上卻不時出現驚險情況:有狗在場上被踢傷,有人被狗隻咬倒,也有初出不久的幼貓被狗咬死,後者為網民討論,人人為死去幼貓而不憤,聲討不負責任的狗主。事實上,殺貓的狗和被殺的小貓同屬無辜,牠們為人類圈養,又被人帶至展上,被逼共處一室,場內噪音吵鬧,在場動物不少都在擁擠的走道不安嗚叫,牠們有的更抖縮主人懷中,喘喘不安。在這樣的場所中,動物情緒緊繃,出現應激反應,其實並非意外之事。事情無從達成共識,卻也給了廣大的飼主一個提醒——在說愛牠之前,請先學習牠們各自的習性,不好因一時興之所至,或一刻走心大意,把自己和他人心愛的陪伴動物推到生死邊緣。
遛貓手冊
1) 先認真思考遛貓是否事出於「需要」?家中的貓咪性格是否真的適合遛貓?
2) 其後要確保貓咪已經注射疫苗,並且進行防蚤滴頸,同時規劃好安全的路線。
2) 出門前必須準備充足的安全裝備,包括「胸背帶」和「牽繩」,同時也要準備貓咪平日使用的的外出籠,好讓牠們在遇到壓力和驚嚇時,可立即回籠中躲藏。
3) 出門遛貓時,亦多了解貓肢體語言,學習貓的肢體訊息,在發現貓咪有應激反應和感到壓力時,趕快讓貓咪回到籠子,或立即回家,以免壓力積累出現掙扎逃脫的情況。
貓受驚的表徵
1) 躲藏在籠中一角,對主人呼叫沒有反應
2) 把尾巴緊緊捲繞身體
3) 發出吼叫或哈氣聲
4) 耳朵朝後、平放或下垂
5) 瞳孔放大
6) 胃口變差
7) 呼吸加快,心跳起伏大
8) 張口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