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曾經在跑馬地的新祥興茶餐廳,幫老闆免費打工學沖港式奶茶!」
原以為在台灣出生的Nana,自必對當地早餐店的奶茶或珍奶有着較深的情意或擁戴;但這段突如其來的自白,推翻了我對台灣人的通俗假設。「以前中學在跑馬地,我經常和同學到同區的新祥興茶餐廳吃午飯,愛極這裏的奶茶。某年暑假,我於是向老闆毛遂自薦:『可不可以免費打工,讓我學習沖奶茶?』」她小時候便愛茶,說着鮮為人知的往事時,往事歷歷在目,「猶記得水吧師傅悄悄跟我說,他會溝入少許普洱茶葉,讓茶看起來更趨近完美的琥珀色。」如此轉眼一個月,她學懂為何要耐心煲茶、如何才煮得醇厚,恍如為日後脫下律師袍、轉換跑道開茶店,埋下伏筆。
這也正好解釋,為何茶店的手寫小黑板上,除了熱賣的印度奶茶、泰式奶茶,也可找到低調的港式奶茶和鴛鴦。
自行摸索 整合知識 拼出新品味
「雖然那時師傅沒教我拼配茶底,但試驗數遍,trial and error,味道就慢慢成形。」Nana說得舉重若輕,但為了做出滿意的港式奶茶,她爬梳了多少份錫蘭茶、中國茶道的資料,改良了多少遍手法好減低咖啡因濃度,調節了多少次淡奶和煉奶的比例。
我不禁好奇,「你會做那麼多款奶茶,究竟你最愛哪一杯?」Nana笑而不答,只道各個城市的奶茶各有千秋,就像印度奶茶散發着迷人的香料氣息,下雨天時喝最是舒心;泰式奶茶有着獨一無二的茶香;港式奶茶則是眾多款中最香滑的,「而且它很old-school。我特別喜歡撞茶的過程,覺得瞬間跟傳統連接上來了。」
以美感延續文化
這刻台式珍奶在全球風行,大小品牌都緊抓潮流列車,在店面設計、包裝等下功夫,與依然保持自己步調的港式奶茶有着明顯的區隔。只是果真要奮力追趕,想來並不是沒可能的事。看Nana主動從舊東西中找新意:在優雅慢活空間中,把港式奶茶盛於手感更佳的米白厚壁瓷杯中,搭一件手工戚風蛋糕,還有一本好書、一支好曲,讓港式奶茶重新與現代生活,甚至是生活美學、品味重新接軌。
離開之際,看到Nana最近把茶葉重新包裝,放在正方形啞色小錫盒中,滿有質感,但暫時就只有「印度香料紅茶」屬於奶茶拼配。未知哪一天,也可在貨架上見到「港式錫蘭紅茶」呢?
茶。家 Teakha
上環太平山街18B號地舖
2858 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