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以高樓大廈聞名,但其實近年亦有不少新建築極為優秀,只待伯樂發掘。PMQ元創方正在舉行的《十年百名建築展》,就展示了過去十年香港與中國兩地各五十個出色的建築項目。我們嚴選香港十大滄海遺珠靚建築,港島九龍新界都有份,你可能突然發現原來好建築就在左近,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1. 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北角):舊區新思潮 藝文共享空間
位於北角住宅大廈地舖,與舊式洗衣店和車房為鄰,新思潮在此處醞釀撼動。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是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首間地區總部,自2014年5月成立以來,此藝文空間多次舉辦不同類型的跨文化藝術協作計劃、表演、工作坊及講座。
設計難度在於營造一個最具彈性的藝文空間,讓一切活動在此地發生。粗糙的混凝土外殼被規劃成能自我適應的空間基礎設施。為突出蘇黎世與香港如「隧道」般緊密連接,以及空間對鄰居開放交流的概念,此場地是一個多孔空間。
以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百葉窗鋪設,形成室內半透明區域,可以將此空間選擇性或完全打開,連接室外街道,此25米長細少空間因而能容納不同大小規模節目的理想場地。
Connecting Space Hong Kong
地點:北角堡壘街18-20號
完工日期:2014年
建築師:Parallel Lab (Geraldine Borio & Caroline Wuethrich)
查詢:FB: connectingspacehongkong
2. Optic Architecture(中環):隨角度變色的建築
會由黑色改變為白色的建築,顏色的轉變視乎人們觀看的視角與角度。位於中環半山扶手電梯旁邊,項目宗旨是發展一個標誌性零售和商業時裝地域,並重現一座五層高的鬧市唐樓。
建築師利用定製的長條形垂直薄片,而斜角窗框的LED在夜間更突出此唐樓創新而具變化的視覺外觀。為令在街和扶手電梯的人們看到更多內部空間,較低層的窗戶擁有更大的開合程度。
| Optic Architecture |
地點:中環
完工日期:2012年
建築師:FAK3 (Johnny Wong & Miho Hirabayasi)
查詢:www.fak3.com/optic-architecture/
3. 「綠在東區」(筲箕灣):帶來正面影響的垃圾回收站
將東區走廊下的臨時停車場轉化為具活力的公共空間,回收站收集電器、慳電膽、光管、玻璃樽及充電池等價值不高的可回收物料,並把廢物轉化為資源。而且不時舉辦展覽及教育項目。
由建築署負責設計,利用貨櫃為模組的綠色建築,並榮獲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及環保建築專業議會主辦的「2014年環保建築大獎」優異獎。設計將綠化帶由筲箕灣愛秩序灣公園延伸至社區,貫通東區走廊兩旁居民。
建築物為臨時性的,「綠在東區」項目由2015年起交由保良局營辦,為期三年。
| Hong Kong East Community Green Station |
作用:回收站
地點:筲箕灣愛信道30號
完工日期:2015年
建築師: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
查詢:2778 2330
4. 新堅尼地城游泳池:現代三角形貝殼建築
舊堅尼地城游泳池因港鐵堅尼地城站建造工程而搬遷,新堅尼地城游泳池分兩階段於2011年和今年完工。因為項目兩側的道路和電車軌道,將新建築定義為三角形,造就其獨特外形。
建築物採用貝殼為設計理念,打造成社區入口的地標符號。室內池天花和牆身運用輕巧和透光設計,牆身加入鋅,隔層玻璃和PTEE天花物料等都帶來良好採光效果,室外池可眺望維港美景。
設計和施工包含複雜的分階段開發,故是由英國、歐洲和中國各方團隊合力完成的成果。第一期工程包括副池、嬉水池和按摩噴射池,於2011年5月啟用,第二期的橢圓形按摩池等暖水池在本月對外開放。
|新堅尼地城游泳池|
地點:石塘咀西祥街北2號
完工日期:2016年
建築師:Farrells董事Stefan Krummrck
查詢:2817 7973
<!–延伸閱讀
(圖片由PMQ和項目網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