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丼飯」有關的熱門關鍵字/關聯詞,「海言」定必在三甲之內:由陳爾言師傅主理,主打廚師發辦海鮮丼飯。眾所周知,丼飯幾乎每間日式料理店都有供應,從牛丼、親子丼、天丼,以至滿載魚件的海鮮丼,過去總以量豐、多樣、實惠作為招徠,容易令人滿足但總未至於使人激動或痴迷。如今這間主打海鮮丼的新店竟一躍成為「預約困難店」,是純粹挾廚師發辦之熱潮,或是有其他過人之處?
要早一至兩個月預約的丼飯店
「海言どんぶり専門店」其中一大客源,相信是來自陳爾言師傅積攢多年的熟客。言師傅師承見城,曾與師弟開創初代元朗鮨店「壽司之神」, 期後曾到日本「一番町てる」交流月餘,回港後再在同區開設「壽司源」,經年累月,做壽司的功架穩打穩紥,也累積一批捧場客。
如今,言師傅不但跳出元朗,更突破框框,把廚師發辨的料理技藝搬到丼飯之上。除了正中當代流行的餐飲體驗,也表現出言師傅寬廣而窩心的用意:「希望更多人有能力享受近似Omakase的享受。」
近年,坊間的Omakase壽司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講求廚師功架、著重吧枱式服務。對於比較遵從傳統的店家而言,每一節兩至三小時的用餐過程,一般只能招待十多位客人,晚市收費平均過千,部分更索價每位二至三千元,並非普通人可以輕鬆應付。
言師傅索性轉個模式,把千元大餐化成二三百元的丼飯:「因為準備及製作魚生飯的工序時間,都比壽司Omakase簡單。我希望運用較簡便出餐的魚生飯,節省備料時間以降低用餐價位。」他仔細解釋自己的想法,冷不防,有人提出至為實際的問題:「料理過程簡單了,是否意味丼飯對廚師功架要求較低?是否意味丼飯的價值大減?」又換句話說,廚師是否就可以省一點力水呢?
這大概也是大部分人的疑問。終歸,過去我們所接觸的丼飯,大多都是簡單切件然後堆砌即成,並沒太多意涵或細節。但言師傅所指「近似omakase的享受」卻是落於備料、砌飯時。從劏魚、醃漬、湯霜⋯⋯以純熟的魚料處理工藝中,逐一琢磨丼飯之內的每個部件。
「魚料,基本上都是我們自己劏。」每天魚料到後,自行開膛剖腹,再按魚種分類處理,「光身魚例如鯖魚、池魚、沙甸魚、秋刀魚等等,一般要再以鹽水和醋醃漬熟成,及後砌碗時再加薑蔥蓉。」拜訪當日,言師傅剛好為一條活鰻開腹去骨、淺漬風乾中。
預早準備好的魚料,就待客人點餐後才製作。每件魚件逐一調味,有些配酸汁,有試會放柚皮碎、青檸皮碎。令人意外的是,甜蝦撈拌了自家製的蝦膏蝦殼汁。丼飯內的一塊小拼圖,卻儼然是獨立一個小菜般精細。
會有些什麼魚料是壽司omakase能奉上,而丼飯內卻不可行的嗎?言師傅認真思索,然後搖搖頭說「沒有」。旁人也興致勃勃地追問:白子呢?魚肝呢?「都可以呀。白子會灸燒後才放入,鮟鱇魚肝就先煙燻處理。」待合適的季節時,大家或許就可以在「海言」遇上。
魚生飯與散壽司的分別
「海言」的餐牌上,既有廚師發辦魚生飯,亦有江戶前散壽司,到底兩者有什麼分別?就從器具、飯底、食材不同。
魚生飯以圓碗為器,醋飯作底,再鋪放各式魚料。當中每款魚料均附有適當調味,例如醬油、芥末、薑蔥、檸皮等等,夾起即食,直接享用由廚師為你預備及調較的味道。
江戶前散壽司(江戸前ちらし)有較為源遠的歷史背景。依循傳統而作,用採用方形漆盒作器具。米飯不只加醋調味,另外還拌入了薑、冬瓜乾、豉油、芝麻、紫菜等等。正由於飯底味道豐富,因此魚件未有作太多預先調味,轉而交由食客自己蘸豉油、芥末。隨海鮮之外,另外配有玉子、煮冬菇、漬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