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港元殺一隻象,前盜獵者的自我救贖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象牙的背後

400港元殺一隻象,前盜獵者的自我救贖

27.03.2017
譚志榮(非洲部分)、徐子豪(香港及廣州)
原條一對100公斤的象牙,在中國大陸黑市價高達449萬港元,但在非洲,一個盜獵者的報酬只有50美元。
前盜獵者John參與非法捕獵大象3年,最終被「招安」,成為保護大象的巡邏隊成員。
保育組織、政府與當地部落合作,聯手打擊非法獵殺大象。

一條象牙貿易鏈的組成,包括非洲的盜獵者、地區收貨人、港口收貨人、遠洋集運商或人肉走私客,再包括亞洲市場的中間進口商、轉口商、象牙加工廠和象牙店舖,然後還有每一次上高速公路、過海關以及批證件中間林林總總可能牽涉到的腐敗。若這批象牙的走私要輾轉經過中東、斯里蘭卡、越南、菲律賓等地再進入香港和中國大陸,那麼,當地的轉口商也會成為這道鏈的一個部分。

獵殺一頭象 報酬僅400港元

原條象牙,在中國廣州的黑市和香港市場的購入價非常高,一對100公斤的象牙最多可以換來449萬港元。不過,位於貿易鏈底層、冒最大風險的盜獵者,即使在市價最高的2011年,也只能從一頭大象身上得到100美元,不到最終利益的萬分之二。其他年份,其報酬甚至只有50美元。

但這樣的「工作」,還是有人做。

「我曾經是一個很壞的盜獵者。」今年49歲的Mutinda Ndivo說。1989年,當時21歲的Mutinda從父親那裏學會了使用毒箭,成為一名大象盜獵者。沒有人(包括他自己)知道,他到底殺過多少頭大象,據他自己說,他曾在一天內殺死7頭大象。持續不斷的收入使他的這份「工作」持續了21年,也令他臭名昭著。

2007到2008年,他被Biglife Foundation的巡邏隊抓到了兩次。攜帶象牙令他面臨監禁和高額罰款,巡邏隊手握證據,隨時可以送他上法庭。但Biglife Foundation創辦人、肯尼亞森林警察之子Richard Bonham找到了Mutinda,勸說他轉型加入巡邏隊。同為巡邏隊成員的Daniel Sambu說,將Mutinda送入監獄,遠沒有招安他的用處來得大。「他了解盜獵的運作,可以幫我們抓捕更多盜獵者。」Sambu說。

策反招安 以盜制盜

談話勸說後,Richard給了Mutinda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過去了,Mutinda選擇轉型,月薪200美元(約1600港元),結果幫助巡邏隊抓捕了大量盜獵者。

「其他盜獵者不會恨他出賣大家嗎?他這樣做豈不是很危險?」聽到這裏,記者忍不住問。「但他別無選擇。」Sambu說:「我們掌握了他的所有證據。」

27歲的John沒有Mutinda那麼「資深」,他在18歲的時候被一個盜獵頭目招攬,做了3年盜獵。由於年紀小,頭目沒有給他槍,只讓他做輔助工作,例如切下死去大象的臉,取出象牙。

John和他的頭目都來自桑布魯的部落,象牙收貨商並不清楚當地的大象是怎麼出沒的,因此必須利用本地的部落。和Mutinda一樣,John透過盜獵賺了不少錢,但問題是,他的部落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及兩個地區組織都關係密切,成為盜獵者的他不再被部落接受,必須生活在叢林中,也見不到家人。

「那時候每個人都知道他在幹這個。他躲進森林,半夜偷偷回部落看一眼家人就走。」桑布魯的「拯救大象」組織成員Daud說。

得不償失 改過自新

被部落排斥之外,賺的錢其實很快就會花光。他不能再吃部落的食物,需要自己買食物。為了把象牙帶出叢林,他還得賄賂森林警察。逃跑需要車輛和汽油,殺象需要槍支和子彈,都要花錢。他還要賄賂目擊他作案的部落成員,讓他們不要告密。「錢拿到手,都花光了。他當時是全部落最窮的人。」Daud說。

3年後,John也和Mutinda一樣,接住了地區巡邏隊伸出的橄欖枝。那時他已窮途末路,有一次身上帶着象牙被抓,好不容易逃走,而與他一起生活在叢林的頭目也被野生動物保護局的巡邏隊殺死了。他用斯瓦希里語解釋轉型原因:「部落和巡邏隊、野生動物保護局溝通多了,再做盜獵的話,很容易被抓。而且做了巡邏隊,家人也得到好處。」

他加入桑布魯北部草原保護基金會的巡邏隊,可以賺到固定月薪250美金,比做盜獵時收入更多,而且穩定。「錢不多,但總好過盜獵。」這是Sambu的評價。而在地區組織的幫助下,部落也重新接納了轉型後的John。Daud告訴我:「在他正式加入之前,我們已經先跟部落談好,說這個人我們已經招安了,你們給他留間屋,歡迎他回去吧。」

聽完John和Mutinda的故事,記者心中最大的疑問是,這樣的「將功贖罪」,真的可以為兩人免除殺害野生動物的法律責任嗎?在肯尼亞,攜帶野生動物製品包括象牙,最低刑罰是5年監禁或罰款100萬肯尼亞先令(相當於1萬美元)。「但他現在已經是一個很有貢獻的巡邏隊員了,不是嗎?」Sambu說。

(部分圖片.法新社)

譚志榮(非洲部分)、徐子豪(香港及廣州)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象牙的背後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