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有着多樣面貌,展現創作者的無限想像,以及對世界的感知。今年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創意藝術學系「誕生」二百九十名應屆畢業生,他們以「星念」(Little Spark)為畢業展主題,透過都大畢業展這項年度盛事,向公眾展示逾一百二十件分別來自「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動畫及視覺特效」、「影像設計及數碼藝術」及「電腦及互動娛樂」的畢業生藝術創作,種類涵蓋動畫、短片、互動藝術展置、廣告企劃等,展現藝術形式的多樣化與年輕人的創作視角。
沉浸式藝術成大趨勢
沉浸式藝術裝置作品《戰爭的迴聲》由「影像設計及數碼藝術」第一屆畢業生黎彭海及莊淯証創作,作品受電影《奧本海默》及近年全球各地的戰爭啟發,以270度全景螢幕及視覺特效,讓觀眾恍如置身戰爭場景中。
「系統會根據觀眾面對戰爭處境時的選擇,而生成出好、壞的戰爭結局,我們期望觀眾能從中反思戰爭的禍害,亦提醒大家戰爭離我們不遠。」莊淯証道。創意藝術畢業展籌委會主席何家輝博士亦表示,學生的創意思維已不再限於傳統攝影及數碼影像,所以校方特別為課程加入裝置藝術、數碼藝術等元素,盼能為畢業生帶來更多出路,在各專業範疇上盡情展現創意、發光發亮。
重現寨城人情味
虛擬實境密室逃脫遊戲作品《寨城舊影》由「電腦及互動娛樂」畢業生陳俊偉、林文禧及馮泓創作,遊戲高度還原九龍寨城面貌。「我們特別在遊戲關卡中加入尋找家庭照片,或仿照寨城居民而設的人物角色等,希望觀眾能感受寨城的人情味,而非受影視作品局限觀眾對寨城環境複雜的一貫印象,同時重現這個已消失的集體回憶。」團隊成員林文禧道
繽紛動畫反映學童議題
近年學生精神健康議題備受關注,「動畫及視覺特效」畢業生廖苑童、吳芷欣及葉少欣因此創作動畫故事《星外》,反映現今學童面對重重壓力的實況。故事講述學童面對學業壓力而陷入精神打擊,最後勇敢戰勝恐懼。「創作初期曾為畫風而苦惱,例如應選擇真實呈現,還是暗黑風格。最後我們認為統一團隊成員的畫風,也希望學生觀眾能容易接受作品,故採用色彩繽紛、飽和度高的畫風。」廖苑童道。
「一腳踢」微電影創作
「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畢業生蘇微媚的微電影作品《記得》,以自身經歷為創作靈感,主題為疫情期間與親人的告別與遺憾。「這是一份個人完成的畢業作品,由我前期創作劇本、選角、導演,再完成後期剪接。因以往的經歷,令我有感對親人愛得太遲,我期望觀眾能透過微電影,學會珍惜眼前人。」
對於未來就業或升學發展,畢業生們都以加入學科相關行業為目標,同時他們有感學科實用性強,涵蓋的專業知識及範疇廣,大學亦配備創新及多元化的教學設施支援學習,讓學生能掌握業界所需技術,裝備他們投身相關行業,學以致用。而即使加入其他行業,畢業生亦能利用學到的創意藝術知識,開拓更廣闊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