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短航線
細數各區的特色交通工具,港島有「叮叮( 電車)」﹔ 新界區有「屯元天( 輕鐵)」;大嶼山有「藍的(藍色的士)」。來到南區,就有街渡。街渡是穿梭香港仔與鴨脷洲最快捷、便宜又具特色的選擇。香港仔小輪提供的街渡服務航程僅四分鐘,有「全港最短航線」之名,短短的船程盡覽避風塘的美景,船費只收兩元五毫。「百物騰貴的今天,街渡仍維持這麼低的價格,但我們也沒打算漲價,每天這麼多人乘搭,我們又未蝕錢,為何要加價?」負責人姜紹輝笑道。姜紹輝經營街渡接近四十年,「在一九八七年,鴨脷洲大橋剛建成,上手經營者覺得街渡沒前景了,但我覺得仍有得做!」於是姜紹輝決定接手並經營至今。這些年來,香港仔一帶改變甚多,但街渡仍默默為街坊、遊客服務,往返香港仔與鴨脷洲兩端。
街渡傳承時
現時街渡的船長約有十位,平均年齡已六十多歲,但姜紹輝對街渡的未來依然感到樂觀。「太長遠的不敢講,但總有人對駕船感興趣。」原來他在經營街渡的同時,亦兼任康文署許可的駕船興趣班導師,參加者不乏年青人。「很開心見到有些年輕人前來,例如有個人本來科科『紅筆』,有點學習障礙,但他就是喜歡駕船。我就說,如果你真的有興趣,我就幫你吧!」在一輪訓練後,該名年青人不只考到了遊樂船牌照,還考到營業船長牌照,現在還偶爾會幫姜紹輝的街渡兼職。「他考到,亦駕得好,其實人人都有些天賦,只看有沒有機會給他發揮。再說,可以視駕駛街渡為一種興趣,不用添加壓力,像喜歡駕車的人一樣,喜歡駕船的人其實也有很多, 但他們就是沒機會接觸, 所以我希望提供機會,給有興趣的人多接觸船!畢竟香港島四面環海,我們應多多與它接觸。」
昔日的經濟中心
自六十年代起,姜紹輝一家就定居於香港仔避風塘一帶,是水上人家庭,見證南區變遷。「在我小時候,鴨脷洲就像另一個九龍城寨,偶然會出現賭檔,龍蛇混雜!但那時鴨脷洲卻是南區經濟中心,很有活力,什麼都有。」姜紹輝憶述,以往的船廠、機器廠都設於鴨脷洲,因此以船為生的水上人都會依附此地生活,從而帶動了鄰近的經濟。當時著名的明珠戲院、大酒樓都位於鴨脷洲,但隨着香港仔一帶填海發展、興建公屋、大橋落成,經濟
中心點也逐漸流向香港仔。「還有一樣,就是水上人都『上岸』了。前陣子我跟行家們開會也提到,不知現在香港仔避風塘這裏有沒有三十條仍保持營運的漁船?有些行家樂觀一點,說五、六十條總有的。但要知以前這裏,每天最少有七、八千條漁船捕魚。」隨社會發展,城市總會變化,但無論如何,特色總會留下。現在南區既有鴨脷洲大橋,亦因南港島綫的出現,促使南區配套更加豐富、黃竹坑也增添文藝氣息,隨大型住宅及商場陸續落成而加倍熱鬧,南區人擁有多元的消閒、娛樂選擇。幸而街渡仍不乏捧場客,除了便宜和方便,更為了一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