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念攝影師Michael Wolf生平趣事 後巷「偷嘢」只為原樣展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李浩然念攝影師Michael Wolf生平趣事 後巷「偷嘢」只為原樣展出

25.05.2019
周耀恩、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身處熱辣辣的後巷,Michael Wolf毫不當一回事,還拍下充滿科幻感的一幕。(Michael Wolf攝)
Michael Wolf認為後巷是人們自製的休息空間,尤其是餐廳午休時,總有不少打工仔在此唞唞氣。(Michael Wolf攝)
垃圾桶蓋架在縱橫交錯的水管間,構成有趣的圖案。(Michael Wolf攝)
三年前Michael出版攝影集《非常道 巷裡巷外》對焦後巷風光,水管不只是水管,它還是工人的臨時置物架,讓餐盒、水樽有容身之所。(Michael Wolf攝)
清潔工將收集得來的本是垃圾的膠帶收集起來,留待其他用途,物盡其用。(Michael Wolf攝)
沒想到為了把民間智慧在展覽中重現,Michael會購買一堆新品,把衣架、洗碗手套等調包。(Michael Wolf攝)
後巷專用的晾乾地拖大法(Michael Wolf攝)

知名攝影師兼藝術家Michael Wolf(1954-2019)今年4月25日於長洲家中離世,享年六十五歲。他最廣為人知的是《Architecture of Density》系列,拍下的密集屏風樓,壓倒性的密度震撼觀眾視覺。居港廿五年的他曾說過,香港的草根生活是他最大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街上神位、轉角唐樓、住在百呎公屋的老人,還是後巷煙民都給他攝下凝住。《明周》邀請了其生前好友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撰文,記下Michael Wolf親切富幽默感的一面。

圖片來源:http://photomichaelwolf.com
香港人最熟悉的,是其《Architecture of Density》系列(Michael Wolf攝)

與「狼」共舞 我的飲茶好友 Michael Wolf

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4月25日的黃昏,我與美籍太太Stacy正在美國南方一個不知名小鎮中的餐廳用膳,忽然手機震動,收到了藝穗會創辦人Benny(謝俊興)的短訊,頓時整個人呆着,不知所措。太太注意到我的神情,放下刀叉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說等等,馬上用手機上網搜索關鍵字”Michael Wolf”,證實了Benny傳來的噩耗,無奈與太太說:「原本與Michael約了在5月初飲茶,他恐怕不能來了……」

Michael很喜歡香港人上茶樓吃點心的「飲茶」文化,他更加喜歡在毫無預告之下發短訊給我,用很興奮的字句說他回港了,快快出來請他飲茶。他怎麼會成為了我的飲茶「食客」呢?那要從2008年說起……

06_new
已故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居港超過二十年,生平最愛拍攝香港庶民風景。

當年春季某一天,我與在港大共同教授建築文物保護課程的Lynne DiStefano,正從銅鑼灣地鐵站隧道通向時代廣場,注意到隧道牆上廣告板是一幅又一幅的大型海報,預告Michael Wolf將會在歌德學院舉行建築攝影展覽。海報所展示的是香港六十年代「街角樓」的高清照片,我們驚嘆怎麼這個姓「狼」的傢伙,可以把一般人都不會多看兩眼的建築物拍得那麼細緻,完全顯現這些建築物所隱藏的本土建築特色。當時我們有個奇想:如果有一天有機會可以與「狼」合作,推廣這些香港獨有建築,擴闊香港人對建築文物的眼界,那該是多好。

英語中有一俚語,大意是說:夢想不經心,有天會成真。一年後,香港大學出版社社長忽然來找我們,說將會出版德籍攝影師Michael Wolf的建築攝影集,問我們有沒有興趣為此刊物撰寫文章。我不禁脫口而出:「狼」真的來了!

Michael Wolf熱愛拍攝街角樓,李浩然博士則研究建築保育多年,二人惺惺相惜,兩年前更曾一起在藝穗會主持建築保育講座。
Michael Wolf熱愛拍攝街角樓,李浩然博士則研究建築保育多年,二人惺惺相惜,兩年前更曾一起在藝穗會主持建築保育講座。

後巷發掘庶民藝術

於是Michael與我們的合作就這樣開始了,不知不覺與他認識的十年中合作了四本書。在合作期間經常笑料百出,有一次他拿着一張六十年代「街角樓」的照片(是灣仔的「中匯大樓」),指着大廈頂層的十字架招牌說:「只有香港才會在高樓開辦基督教教堂。」我看了一眼與他說:「那不是十字架,而是中藥『十靈丹』的『十』字啊!」

又有一次,他正籌備香港後巷的攝影集,在港島九龍各處的後巷到處鑽。有一天他找着我,說有重要發現,我問他後巷會有什麼好發現?他拿出照片給我看,是某後巷牆上胡亂掛放着的一連串舊衣架、幾把舊雨傘、一些塑膠袋、尼龍繩、塑料瓶、一對很髒的勞工手套、兩把剪刀和一個舊鬧鐘,共四十九件物件(他有詳細記錄起來)。我沒好氣地問他,那又怎麼樣?他興奮地說:「這可是自發性創作的民間藝術啊,我要把這些物件帶去美術館重組起來展覽(後來真的搞了展覽)!」

為了把街頭藝術原汁原味呈現,Michael Wolf把後巷雜物調包,盡顯他的幽默與熱情。
為了把街頭藝術原汁原味呈現,Michael Wolf把後巷雜物調包,盡顯他的幽默與熱情。(李浩然提供)

「偷嘢」只為原樣展出

我繼續問他,「那你怎樣與物主要這些東西?」他說去了幾天都沒遇上物主,那我有點驚訝地問:「你不是把東西都偷了吧?」他說正是,接着說,不過他事先去了附近的「日本城」商店,買了相同的四十九件新物件,依照原來位置把東西以新換舊。我被他弄得啼笑皆非,忍不住追問:「那麼物主有什麼反應?」他說還不知道,不過會去後巷躲起來,希望會等到物主出現,偷拍他們的反應。

2011年,當《街頭街尾》(六十年代「街角樓」的攝影集)一書出版後,他很滿意我為該書撰寫的文章,於是在一周末,在毫無事前通告之下,Michael叫他的助理送來了一份禮物,是他的攝影作品,用木架裱了起來,人那麼高的一大幅。當我正煩惱如何找地方擺放照片,電話響了,是Michael打來的,問我喜不喜歡。我說我的房子才幾百平方呎,你卻送來飯桌面那麼大的相片!他覺得我好像有點不高興,連忙說:「你可不要把相片扔掉,我的作品很值錢的。」

當時我聽了不怎為意,後來偶然上網看到他的作品在畫廊賣的價錢,吃了一驚,才知道他對朋友是多麼有心,多麼慷慨的一個人。於是那一年的聖誕節我約他出來飲茶,向他道謝,特地向他說:「Michael你太大禮了,我不想佔你便宜,不如這樣吧,我收了禮,回你一個永遠請你飲茶的承諾,希望你肯接受。」直至今天,我還記得那一刻Michael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

李浩然曾為Michael Wolf的攝影集《非常道巷裡巷外》撰文,講解後巷與建築歷史的關係。
李浩然曾為Michael Wolf的攝影集《非常道巷裡巷外》撰文,講解後巷與建築歷史的關係。

 

 

作者簡介

李浩然博士,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暨副教授,於2000年與龍炳頤教授和Lynne DiStefano 教授創辦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碩士課程,並於2012年與Katie Cummer博士創辦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學士課程。

周耀恩、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