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Simon Chung
熱門文章
Simon Chung
Home Tech
ADVERTISEMENT

Simon Chung專欄:星巴克以外的選擇

約了商務朋友在酒店晚飯,我特意提早30分鐘,諗住在大堂上網,處理點事。怎料坐落便見朋友已在,他對着電腦,也說提前到來上網……大家相視而笑。英雄所見略同。結果喝了杯啤酒,便提早吃飯。

在酒店大堂「工作」,原來已經成為小小的潮流。

據《紐約時報》報導,不少酒店有意將大堂搞成WeWork模樣,歡迎酒店客人以至鄰近居民到來坐下,上免費Wi-Fi,提供充電,讓氣氛更熱鬧。

記得早前入住紐約Chelsea區的一家精品酒店The High Line Hotel,一進去便見過大棚人坐在那裏喝酒喝咖啡,只有一個bar,卻沒有服務前台,以為去錯地方,原來check in在一張「臨時」的企身桌,身穿便服的女孩前來招呼說─就是在這裏登記。

Chelsea固然是一個有趣的社區,很容易便能招徠一班自由工作者、藝術家、文化人……到來,讓以「特色」招徠的精品酒店更有特色。我不知道從酒店的角度來看,多了閒雜人等的滋擾會否影響成本,甚至降低格調,但很明顯,在美國,這股從網上概念搬過來的 “traffic”,在現實生活中也行得通。據稱,美國的Ace酒店無意中發現「酒店大堂作為社交、工作、聊天」的功能,結果成為了酒店連鎖店的賣點。酒店創意總裁Kelly Sawdon表示,酒店的初衷就是關於城市和人,我們提供舒適的空間,不管是住客或鄰近居民皆然。你可以說他們說得高調,但長遠來說,酒店品牌,不是因為服務、有心和管理嗎?如果酒店能引來一羣美麗創意工作者前來,不就是最大的讚美和恭維?

說來有趣,在八十年代,我們曾大力主張在家辦公home office,大量室內設計和傢具應運而生,包括把客廳一角改建為工作點,但事實說明了home office不完全work,家居畢竟難令人集中精神,對於香港習慣有家務助理的家庭,就更難有真正獨處環境,於是我們走出街,催生了像Starbucks咖啡店這種”the third place”(和工作處以外的「第三場所」)出現。

究竟酒店大堂會否發展成為另類的「第三場所」?或者甚至問,酒店,隨住精品酒店、Airbnb以及WeWork(酒店商務會議室如能開放給非住客,根本就是天然的工作和會議室)興起,如何拼湊、改革成為不是鐵板一塊的房間租賃服務?有興趣知。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