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老人科】老人科專科醫生如何看待「老」?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高齡社會

【認識老人科】老人科專科醫生如何看待「老」?

dr

作為老人科專科醫生,他們如何看待老?自己又如何經歷着?

香港老年學會會長 梁萬福 (60歲)

香港老人學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60歲):

「老化是一個持續過程,自年青過渡後身體不同器官功能會有不同程度退化,一般來說最早出現的器官包括腦、視力、聽力,在四十歲開始每人都會在不同功能感覺到,最先的是學習及運算的能力,一般人在四十歲開始便會有老花及聽力減弱,所以正面去面對老化是如何在不同階段去適應身體功能的改變,抗拒及討厭這些改變是導致人怕老的因由。不過我們很多人認識適應青春、結婚,但是不認識適應老化過程。你能做到今生無悔,明天即使離開這世界也沒有負任何人,就是美滿人生!無關財富或地位等等。

我相信人應該隨遇而安、在健康可以下做我們能夠及應該做的事,年齡不是限制,心境、健康、智力才是最大的影響!隨着年齡的增長是要去適應在身體、智能、社交及工作方面的改變,自然可以活到100歲仍不會被社會淘汰。現在我走路、打球都比以前容易累,但不能挑戰自己太多。有些我們不可控制,但有很多方面可以積極面對及早預防,生活有節制及計劃,我盡量注意飲食、防三高、有時間就做運動、多做義工、計劃自己未來的生活,投入多元興趣:閱讀、觀鳥、音樂、攝影、旅遊、茗茶、寫作、有機耕種……」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老人科專科醫生 莫俊強(54歲)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老人科專科醫生
莫俊強 (54歲)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老人科專科醫生莫俊強 (54歲):

「從事老人科多年,對變老比其他人敏感,亦更能體會什麼是老。回想自己三十多歲時,已經在教會(注:莫醫生是天主教徒)參加『預備中年課程』,當時是班上最年輕的學員。自己比同行或朋友看得更多老了後『不好』的一面,確切地見到變老後會面對的困難與考驗,所以在工作時,尤其是考慮長遠政策時會自我代入,構思如果自己是長者,究竟『我』需要及想得到什麼?!由於看得很清楚,我自覺比其他人老啲,即是成熟啲囉。」

公立醫院退休醫生 王春波 (60歲)
公立醫院退休醫生王春波 (60歲)

公立醫院退休醫生、老人科專科醫生王春波 (60歲):

「我六十歲了,已經是『花甲老翁』。但其實現在的人不同古時,現在的六十歲依然會很精壯。我不相信自己是老人,無論是心境上、體能上,甚至工作上,都不該停歇下來。我向來不贊成人退休,我即使退休到了第二個階段亦會繼續工作,當然不會像以前那麼瘋狂了。我亦提倡,不要等退休後才去旅行享樂,年輕人也不能總是工作。有人說『年輕時搏命賺錢,老了再享福』,這是錯的,你習慣了拚命工作,老了就會不懂得玩,就算要玩也殘了,一邊工作一邊玩,才是對的。不然老了的時候,要麼習慣了不會玩,要麼病了,要麼死了。我不認為到了某個歲數就是顯著衰退,現代人在七十五歲前,都不會有個很急速的轉變。香港六十歲退休,實在太早了!因此,退休後我依然義務做慈善診所的老人科醫生,絕對不會停下來!」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會長 江明熙 (55歲)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會長江明熙 (55歲)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前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江明熙(55歲):

「怕老,當然會,醫生也是人。2013年大病一場,從醫生變為病人,才真正深刻體會到『生死』問題,一度情緒低落,充滿絕望感,才明白一個人抑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 生命有自己的法則,隨時間老去是必然的。鄰近聖誕節,我一度經歷過周身骨痛,關節痛,走路也痛。難道是急性退化?難道自己的老化踏入新階段?曾經心中也充滿了問號,幸好後來症狀又消失了。我想,老人科醫生因為具備相關知識,也許會比別人敏感一點更看到自己身體變化,例如頭髮白了,眼睛花了,玩遊戲沒有以前快,但如果是受到大的衝擊,也會害怕。可惜香港社會還未曾接受社會老化的事實,很少思考這方面。應對老化,我認為運動、健康飲食、睡眠、心境開朗是四大法寶。

我曾遇到過一位『高人』―九十六歲的阿婆:你平時做什麼?『上網看韓劇!』阿婆說得頭頭是道,『我不看古裝,只看現代摩登戲!』她活到這個歲數,有意識上網,眼睛看得清,耳朵又聽得見,並且不是看無綫、看廣東話的節目,而是看外語節目,韓劇!我希望活得與她一樣。」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高齡社會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