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百年名校有着怎樣的堅持和精彩故事?適逢清華大學建校一百一十二周年,康文署與清華大學校史館合作,於孫中山紀念館舉行「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人和事」專題展覽。此次清華大學校史館借出不少珍貴校史資料,讓參觀者瞭解清華大學早期發展,領略香港與清華共勉共濟的情誼。
八位傑出學人 兩兩配對
是次展覽展出來自清華大學校史館珍藏約六十餘組/件校史資料,介紹八位傑出學人包括梅貽琦、葉企孫、梁啟超、梁思成、陳寅恪、趙元任、朱自清及馬約翰的卓越成就。 清華大學校史館館長范寶龍教授分享,「這些清華人的精神品格,充分展現了清華在知識、品德、體育等全方位的重視和教育。」
傑出的清華學人數不勝數,孫中山紀念館館長孫德榮表示,「此次選出的八位學人,分別代表了清華的不同階段和面貌,特別將他們以兩人為一組作比較,例如朱自清及馬約翰為一組,向參觀者展示『動靜皆宜的教授』。」與文學家朱自清相對應,馬約翰是中國首位體育教授,他主管體育部時,運用科學和系統方法訓練學生,他的一句話「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出東亞病夫。」學生在學期間習得強健體魄終生受益,甚至為不少學人銘記自勉的體育精神。
另外,清華校訓「自强不息 厚德載物」出自梁啟超一場關於如何成為君子的演講,這位用文章推翻袁世凱稱帝的學者曾以《易經》中的乾坤二卦勉勵學子,後成為激勵一代代清華學子的精神動力;至今時有誦唱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則是由清華校友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作曲,他結合新詩和西方樂器,在意境上新穎別緻。只要掃瞄展品旁的二維碼,即可收聽趙元任的演唱版本,讓參觀者得以隔空互動。
《告全國民眾書》校史與國史息息相關
清華大學從派遣赴美留學生的遊美肆業館發展到清華學堂,中間更經歷辛亥革命的爆發。「清華校史與國史息息相關!」孫館長强調。「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到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學生救國會於一九三五年印發的《告全國民眾書》更為矚目。范教授分享,這是《清華週刊》的總編輯蔣南翔十二月八日在清華學堂地下室的印刷間含着熱淚完成,後來也成為一二‧九運動的抗戰口號,體現出當時學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心。
站在刻有「行勝於言」的日晷展品前,范教授介紹這是清華學校一九二Ο級畢業生獻贈母校的禮物,范教授也回憶起自己在清華四十一年的經歷——從本科的自動化系到研究生的歷史系,再到後來在校史館的工作,「當時讀書所學的具體知識已不能清晰憶起,但仍記得一次微積分堂上,老師與學生分享他的個人經歷,他勸誡我們要把自己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我一直將這句話銘記於心。」范教授體會清華精神在一代代人當中的傳承。
《七子之歌》訴説清華與香港的情誼
清華創校以來,時有來自香港的學生,清華學人亦有來港授業傳道,孫館長分享自己策展時見到湘黔滇旅行團的路綫頗感觸,「當時的學生將這樣的艱難時刻稱作旅行,實在令人佩服,此旅行團其中一條路綫途經香港,也證明兩地千絲萬縷的關係。」展覽還特別展出一九二五年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新詩,詩人將香港等七個被強佔或租借的國土,擬作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哀訴孤苦悲痛之情,讓民眾警醒,收復失地,振興中華。「清華的創校和孫中山辛亥革命都是一九一一年,此次展覽選擇在孫中山紀念館,也希望讓更多港人與國家的歷史有連結。」范教授道出此次展覽的初衷。
在展廳的結尾處特設有教育角,運用清華大學預備班學生手冊、二校門的積木以及蓋印戳、趣味問答等形式與參觀者互動留念,彷彿置身校園自在遊走,增加對清華大學瞭解的趣味。
「自强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人和事」展覽
日期:即日至5月31日
地點:孫中山紀念館中環半山衛城道七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三、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逢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孫中山先生11月12日誕辰及3月12日忌辰除外)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