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於人生的意義 龔志成:有意義是做下去的動力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音樂之於人生的意義 龔志成:有意義是做下去的動力

23.11.2020
周耀恩,部分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龔志成六年前受邀加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音樂藝術策劃。
龔志成六年前受邀加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音樂藝術策劃。
龔志成六年前受邀加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音樂藝術策劃。

關於龔志成,要說的都是音樂。自從十三歲接觸古典音樂後,他就決定音樂是其終生追求的東西。從個人創作,轉為策劃街頭音樂活動,加入西九文化區,培育本地樂手,阿龔都強調實驗性和好玩。近日他獲頒香港藝術中心「藝術榮譽獎」,多年付出受到推崇。將近花甲之年,他笑言仍然不喜歡規限,不過年紀大了不再像以往衝動,「我永遠都會找個方法去衡量,你做到的事和損失的事比例如何。香港有很多有才華的音樂人。我不覺得自己是一流的藝術家,只是二、三流,如果我能支持到一流的藝術家發展,意義就更大。」

把音樂帶到本地街頭

阿龔為古典音樂訓練出身,一九七九年赴美國讀古典音樂及作曲,回港後曾到演藝學院授課,後來與彼得小話( Peter Suart )組成實驗樂隊「盒子」,專注音樂創作,曲風另類前衞。直至〇九年,他與香港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免費街頭音樂會,成為他的人生最大的轉捩點。「當時有一個很大的議題,就是關於本地公共空間。原來香港人對公共空間一直都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意識,也發現許多公共空間被商業壟斷佔有,將空地發展或做商業活動。」

於是他向香港藝術中心提出使用中心外面空地做音樂會,名為「開放音樂」,把音樂帶進公共現場,一做便是八年,由藝術中心門口逐漸擴展到各區社區,合共三百多場免費街頭音樂會,曾參演的樂隊有觸執毛、雞蛋蒸肉餅和Nowhere Boys等,也開始辦一些工作坊,訓練年輕的音樂人。

由音樂人轉做策劃人,身份大相逕庭,阿龔指前者只專注在自己很小的世界,「但作為策劃人,要思考你和社會的關係,你和年輕音樂人的關係,有種社會責任,由一個好窄的自我中心,擴闊到一個社會層面去思考,一個artist可以如何培育下一代,去影響整個藝術生態,這是個很大的改變。」

阿龔認為香港有許多才華洋溢的年輕樂手,希望透過策劃音樂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他們的演出。
阿龔認為香港有許多才華洋溢的年輕樂手,希望透過策劃音樂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他們的演出。

不只discover 更要develop

六年前,阿龔受邀加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音樂藝術策劃,第一屆自由野亦是由他策劃。作為資深音樂人,他觀察到香港音樂生態有個很大的問題,「我發現古典音樂某程度都是受政府資助,例如由院校栽培音樂人,但另一些音樂模式,例如爵士樂、獨立音樂、實驗音樂就被忽視,如同自生自滅。」雖然是古典音樂出身,也是現代古典樂創作人,他反而想專注在這些音樂上,因此上年策劃了「自由爵士音樂節」,雲集本地和海外知名爵士樂手,「我覺得最好玩是可以將音樂普及。去年有很多出色的外國的樂手,見到好多觀眾,很皆大歡喜。在愁眉苦臉的日子,我很久沒見過這麼多笑容。對我來講,我會從藝術角度去看事物的價值,也從社會角度去看。這些觀眾未必全都對爵士樂感興趣,甚至他們只是找一個舒服地方休息,對我來說這不重要,因為只是路過的兩分鐘,他都會受到薰陶。很多事不能計算得太過多,或者太過準,as long as事情可以發生,就有機會。」

今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海外樂手無法到港,阿龔卻認為是由危機變轉機,是難得的黃金時間去專注本地爵士樂手。「如果只可以present本地樂手,這與你出SOHO、蘭桂坊,尖沙咀,聽佢哋玩有咩分別?你都知道邊個打邊個,點樣玩。」於是他想出fresh tradition,希望以新鮮的手法表達傳統,例如今屆他邀請了爵士樂手和非爵士樂手合作表演,堅持他們不可以事前排練,「一個爵士樂手如何將他最安全的東西放埋一邊,而base on自己的訓練行到無人的地帶。」

阿龔指出,本地的爵士樂發展相當有趣,「在早期七十年代的時候,是一班外國人來香港玩爵士樂,好多時在酒店或尖沙咀,全部都係來佬貨。到了八十年代後期才見到本地的爵士樂手,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包以正及羅尚正,可謂兩位最重要的本土爵士樂力量。直到大約十年前,開始有年輕爵士樂手出現,一部分在外國接受訓練回流,一部分是網上自學。這些人形成新的潮流。對我來說他們會是香港爵士樂發展的最大動力。」所以,今屆既有兩位大師合作,作為致敬,也重視呈現本土年輕樂手,如才華洋溢的耀眼鼓手Nate Wong,「如何go beyond很重要。我可能會不斷給些指引,你用這個速度玩(音樂),你如何加入、停止,我就像個廚師,他們是材料,整個劇院就是廚房。」

他還策劃爵士歌手李安琪跟雷柏熹合作,演繹美國爵士天后Billie Holiday的音樂及經歷,「我不想搞個音樂會只聽她的作品,我想聽她的故事。觀眾會更深刻認識歌的故事,了解當時美國的社會種族歧視問題如何壓迫。好多人聽音樂,就只說好聽不好聽,但對我來說,音樂的出現,文化的出現,是與社會和政治有很大的關係。美國爵士樂和時代分割不到。」

阿龔自言自己的角色和一般producer不同,是一個creative producer。「我不是把event put together,而是think about the event。我不是買貨入貨,而是見到一個樂手,我怎樣推他一推呢?到一個不安全的地方,但要找到自己站立的位置。這點很有趣。我不單是discover一些有才華的樂手,我還想develop他們,令他們更好。如果你只是寫四重奏、三重奏,我會叫你試試寫爵士的鋼琴獨奏,又或者如果你未試過和這些中樂團合作,我就會試吓溝埋一齊,才能不斷面對挑戰。」

李安琪結合演唱和讀白的方式,演繹美國爵士天后Billie Holiday的音樂及經歷。
李安琪結合演唱和讀白的方式,演繹美國爵士天后Billie Holiday的音樂及經歷。

批評是需要的

對十多年來的策劃經驗,阿龔一直侃侃而談,予人感覺相當從容自信,不過他也坦言自己「都幾多敵人」。「香港有些年輕人對西九很敵視,我很了解的,這些都應該存在。他們會批評(西九)是政府嘢。但我認為政府的資源是從人民而來,我們更加要主動去make sure這些資源用得適當。對我來說,和康文署、藝發局合作,我都是抱着這個心態。當然有些人說藝術不可以依附政府,我都認同。有意義的批評可以令到事情更好,而批評是需要的。」不過他似乎不願再多談批評,「我只不過是盡力而為,我當然覺得自己做到些事,我才留在西九。一個人一條命,無謂浪費時間,冇乜意思。好多時間都有frustration,但好多時候都是平衡一個人的frustration和成就感。當你覺得做到一些事,有意義的,就會是做下去的動力。」他笑言如果有辦法令他在同一份工作留幾年,最重要是滿足感,對他來說就是看到年輕樂手的表現。

「音樂藝術帶給我的,我不會說是成長,是令我覺得我的存在有意義,賦予了我生命的意義。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由十三、四歲開始每日都是音樂,我沒法告訴你我沒有音樂會是怎樣,我想像不到。Through music, I enjoy life. 我每一日都好像是新的,而不是重複過去。」他不忘打趣道:「每天都是一個新挑戰,因為仍然冇錢交租,哈哈!欠咗幾十年的債剛剛還晒!」。

PROFILE──龔志成,香港著名音樂人,曾與彼得小話組成樂隊「盒子」,個人音樂劇場作品包括 《行行重行行》、《浮橋》、 《迷走都市 I》、 《迷走都市 II》等,亦積極推廣本地音樂發展,曾舉辦多年免費街頭音樂會,現時出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藝術策劃(音樂),策劃各式音樂文化活動。

周耀恩,部分圖片由西九文化區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