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社區院線之一】社區放映 挑戰傳統院線?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流動社區院線之一】社區放映 挑戰傳統院線?

隨着電影院的減少,院線這字眼漸漸遠離香港人的視線。但院線是否已經不能在香港生存?

社區院線結合了社區放映與傳統院線的模式,不只可以播放一些難以在主流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更嘗試與社區結合,提供了更多的觀影可能性。

放映機會少

「我們只是想觀眾有更多的選擇。」社區院線HK Community Cinema的阿輝說。

更多的選擇代表什麼呢?可以是更多的電影類型、更多的播放空間、更多的溝通,與更多的介入。

「我們說過,是希望給一些受政治打壓的電影,可以有更多的播放機會。當然在香港,現時還未去到明顯受政治打壓而無法拍攝或放映的情況,但你看電影《十年》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時,有電影業界人士不敢頒獎,其實也反映了部分的情況了。」

《十年》是特例,香港每年其實都有許多新的獨立電影,但它們沒有像《十年》般可以受到公眾關注,幸運的有機會在主流電影院上映兩三場,然後就幾乎再無機會上映了。傳統院線傾向播放商業電影,而社區院線受到前陣子在公共空間看電影甚至看足球的活動啟發,將社區活動與院線結合起來。

現時社區院線播放過的電影有應亮的《九月二十八日・晴》及陳上城《安琪兒》。前者是應亮在香港的首部作品,後者則是陳上城於鮮浪潮公開組奪得最佳創意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香港出產的傑出作品,但除了參賽、參加影展等有機會在大銀幕上映,在香港已鮮少有機會在戲院放映。

阿輝表示,這些影片的導演往往願意參與社區院線的放映,而影意志的崔允信亦是社區院線的成員之一,他在香港獨立電影圈子內的脈絡,可以接觸到更多有待發掘的作品。

溝通形成社區

剛起步的社區院線,暫時會定於每月的首個周末有放映,放映場地則不是傳統的影院,而是特殊的場地。剛過去的928,他們就在政府總部外的「煲底」舉行了首次免費的放映會。「過程是有點『甩漏』,我們的資源也不夠,但我們希望可以用有限的資源做到最多的事。」他們亦會在餐廳、文藝空間舉行放映會,暫時的計劃也是集中活動於室內場地。

這些比較細小而親密的場地,其實是討論的好地方。這也是社區院線成立的原意之一,讓人與人可以直接溝通,建立聯繫,形成社羣。與電影相關人士,都會出席放映會,在放映後與觀眾對談。「觀眾與創作人其實都希望有機會直接溝通,兩者的角度很不同,直接對話雙方可以得到更多新的觀點。」

而這些對話內容,社區院線也會打成文字,在facebook上分享,讓沒有現場參與的人也可以了解內容,甚至在網上繼續對話。

「例如在《安琪兒》放映後,有觀眾表示,啤酒罐墜樓的鏡頭,讓人聯想到催淚彈的畫面,這連導演自己其實也未想過。」阿輝說。「這雖然是一齣傘運電影,但其實有帶出基層市民的無奈。這種有點迂迴的傘運電影,其實符合我們選片的傾向。」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