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市徽上,印有一句拉丁語”Urbs in Horto”,意指花園中之城(City in a Garden)。因氣候宜人,四季鮮明,而成為花卉天堂。市內最美公園則非千禧公園莫屬,更被譽為世上最美公共建築。芝加哥市文化事務和特別活動部專員Mark Kelly坦言興建千禧公園之初,亦被質疑是浪費金錢及破壞城市景觀。
千禧公園2004年啟用,佔地24.5英畝。啟用之前,原本是路軌交織的火車流量管制場,市政府為提升市容、增加城市文化內涵,於是將此區域架空,在上面規劃建造千禧公園。現在卻蛻變成公共藝術地標,園內三大公共藝術更是為人稱頌,包括建築師Frank Gehry設計的Jay Pritzker露天音樂廳、藝術家Anish Kapoor的雲門及Jaume Plensa皇冠噴泉。
原來,當初公園只獲得不足16英畝土地興建,幸而得到富商捐錢捐地,才有現時的規模。園內花草不是配角,園區中央設有露天音樂廳,於是千禧公園的園景設計師Terry Guen種植大量橡樹,並以三層排列,緩衝噪音的同時,露天音樂會期間能夠將音樂傳遍園區。「我最愛園內的盧瑞公園(Lurie Garden)園景,栽種了2.6萬株花草,並分成兩個板塊,描述着芝加哥歷史。」
後記:無名英雄
提出芝加哥都市計劃的建築師Daniel Hudson Burnham說過一句名言:”Make no little plans”,芝加哥的綠化改造歷經百年,至今仍未徹底完成。而在今次設計營商周中,讓我知道城市進步的背後有多少個無名英雄。
芝加哥藝術學院建築及設計館舉辦過無數建築展;芝加哥Graham Foundation是全美最大型專為進行建築項目的獨立人士或團體給予贊助的基金,基金總監Sarah Herda指機構成立六十年來,已經贊助4279個建築相關項目,例如出資贊助Beatriz Colomina出版《X-Ray Architecture》一書等等,令芝加哥成為綠化建築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