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暌違,被譽為亞洲最大型的米業峰會之一的Thai Rice Networking Forum 2024終於在今年九月於曼谷順利舉行。這個原為兩年一度的會議由泰國外貿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DFT)策劃,以「Think Rice, Think Thailand」為口號,每次邀請來自六十多個國家及城市的業界代表,借聯誼鞏固聲譽、不可撼動的東南亞地位。
一如既往,香港米行商會被邀請參加了這場峰會。除了跟老朋友見面,他們當然是「憂香港人所憂」,提前知道影響來年大米價格的第一手資料。這次本刊特意隨行飛赴曼谷,了解影響泰國大米價格的諸種原因。
與泰國大米的淵源
我與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Kenneth)一行六人,抵達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
「為甚麼你每屆都堅持親身來?」 我向Kenneth提問。畢竟疫後大家似乎習慣藉由遙距同步視訊,講者大可透過熒幕對着各國米業代表演講分析與預測。
「一來這是商會與泰國維繫多年的禮俗,二來就是想跟『自己人』聚聚。」Kenneth口中的「自己人」指的是潮州人。誠如鄭宏泰、黃紹倫所撰《香港米業史》所述,東南亞主要產米區如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的食米出口,均由潮州人主導;及至遍布泰國城鄉的稻米中介商、加工、銷售、出口網點等,幾乎全由祖籍潮州華人經營。這種連繫,絕對是築於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係上。
香港本身產米極少,所有糧食均依賴外地入口,而泰國則是自一九五五年以來本地白米的最大供應者;因此當泰銖匯率上升、增加關稅,或泰國出現水旱、收成下降時,本地米價必然上揚,「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進口噸數簡直是九牛一毛;議價能力低,讓我們的位置非常被動。」Kenneth這時又打開手機,在工業貿易署網站中找出香港市民人均食米消費量,遞給我看,「二○二三年是三十四公斤;十年前(二○一四年)則與二○○三年相同,一樣是四十五公斤。可是你看,一九六一年卻是一百二十公斤……」
印度禁令大洗牌
對於一眾行家,泰國風向固然必須密切關注,然而Kenneth強調,周邊地區的供求量亦會影響香港米價,「就像菲律賓,經常受颱風吹襲,導致稻米失收,必須依靠進口動輒過百萬噸食米填補糧倉;即使他們進口的並不是泰國米,仍會影響我們的米價。」另一個關鍵影響因素,便屬政府出口政策,「相信其他行家也跟我們一樣,聚焦於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佔量四成的印度,為了抑制國內米價上揚,去年七月起停止出口非印度香米(Non-Basmati White Rice),只許蒸穀米(Parboiled rice,又稱半熟米)及印度香米出口,不但曾引發美國搶米潮,更讓其他競爭對手如越南、泰國等的米價飆升,秩序有如大洗牌。而當中受影響的不只是完整的大米,還有較次等的碎米(Broken Rice)。(編按:禁令已於今年九月底解除,但新德里還沒有完全解除針對碎米的出口限制,市場情況有待觀察。)
因此,泰國官員開幕致辭後,受邀的東南亞大米出口大國,包括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老撾代表,順次序作報告分享;當輪到印度上台演講時,台下眾人都挺直腰板,拿起手機拍下重要資料。
解禁後的餘震
東道主似乎亦熟知眾人心意,特意邀請了專營米業新聞的網上平台SS Rice News創辦人V. Subramanian作預測,印度解除禁令後的市場趨勢,同時亦建議泰國米業持份者於來年需有怎麼樣的部署,就像食品通脹、空運費持續高企的應變,非洲或於解禁後重回印度米懷抱,專打高端市場的泰國如何爭奪作風節省的馬來西亞市場,菲律賓入口政策有變或讓泰國改變競爭策略等。場內眾人無不聚精會神起來,籌謀着如何迎接明年持續動蕩的大米市場……
鳴謝:泰國政府商務部國際貿易促進局(DITP)、 OM System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