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家二創港產片經典 黑色笑臉背後的孤獨感
日本藝術家Madsaki首次於香港貝浩登畫廊舉辦個人展覽,實現了三年前的願望。
三年前,熱愛香港的日本藝術家Madsaki站在香港貝浩登畫廊的窗前,被畫廊裝潢吸引,默想「希望能在這裏舉辦個人展覽。」三年後,他一如所願,於是把畫展命名為「If I Had A Dream」,畫展中他將多幕經典港產片畫面再創作,無論是《功夫》中的包租婆,還是《花樣年華》中的周慕雲,都掛着「黑色眼淚笑哈哈」,隱隱流露出孤獨感。
噴漆重現香港電影場口
Madsaki過往多次將經典畫作再創作,例如他曾以噴漆替代絲網印刷,將美國著名藝術家安廸.沃荷《最後的晚餐(大C)》上的基督加上黑色淚眼哈哈笑圖像,令作品更顯哀傷。
不過今次展覽的重頭戲,卻是一系列以香港電影為藍本的畫作,包括周星馳的《功夫》、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等等。日本大阪出生、美國長大的他透過港產片來認識香港,「我愛香港,城市中樓宇堆砌的混亂感,簡直是瘋狂。」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是他的最愛,但真正令他愛上香港的,是王家衛執導的《重慶森林》,「電影中描寫的香港很獨特,無論是音樂、視覺效果和拍攝風格,在九十年代都是潮流尖端,當時在其他國家找不到這樣的電影。即使電影沒有聲音,我也能分辨出它是否來自香港,因為香港電影的城市燈光與景貌是截然不同的。」
Madsaki的作品多以噴漆製作,他笑稱是因為「懶惰」,「一來,我不喜歡亦不懂用畫筆和毛刷,二來,用噴漆快多了。一般要用數個小時完成的背景,噴下去兩秒就完成了。」他懶洋洋地道。而以噴漆改造經典的絲網印刷畫作,因為他相信改造經典不應只模仿,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超越前人。
力求完美的態度令Madsaki不斷進步,然而他不認同「世界上有完美的作品」,「一件藝術品從來只有完成,沒有完美。藝術家的工作便是追逐完美,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如果我製作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那我會直接去自殺!」他誇張地道。
Madsaki特別為展覽製作了數幅以香港電影為藍本的畫作。
語言不通 以畫代言
Madsaki回想初時開始畫畫,其實與童年經歷有關。小時候他在美國讀書,「因為我和母親都不諳英語,難以適應當地的生活。」語言不通令,感覺孤立無援,他便想到了以畫代言,開展了他當畫家的第一步。「如果我想要一枝鉛筆,我會把鉛筆畫在紙上,老師和同學就明白。」畫畫作為溝通工具,後來漸漸變成他逃避現實的方法,「因為討厭當地生活,畫畫成為唯一可以表達自己的途徑。」
長大後,Madsaki在紐約帕森設計學院修讀藝術,他打趣說:「入讀藝術學校的人都是高中的失敗者,同一種人待在同一個地方,能夠透過藝術建立圈子,所以我在學院生活得很舒適。」話雖如此,修讀藝術卻令他討厭藝術。他形容教授的藝術觀念猶如「洗腦」,「創作思想被限制下,根本無法創作好的作品。我花了六年時間才將學院的知識拋諸腦後,由傳統藝術的枷鎖中掙脫。」 自此,Madsaki走上與眾不同的藝術家之路。
懶理批評 愉快地孤獨
Madsaki創作的人物都掛着黑色笑臉,「黑色笑臉我會在最後才會畫上,因為那是我所有的情緒,有時可能要花上一星期才能畫出來,所以畫笑臉對我來說並不容易。」以噴漆創出獨特風格,看似隨心所欲,自然受到不少的批評。但他將批評視為鼓勵。「與其為批評而難過,不如感激他們願意看我的作品,因為要了解作品,才懂得如何批評。」
Madsaki喜歡與人聊天和派對,同時又矛盾地提及自己經常獨來獨往,他慨嘆:「藝術創作是孤單的。」但他認為孤單不是壞事,反而是靈感泉源。「當我獨自在工作室,創作情緒便自然湧現,所以我很喜歡孤單。也許我不孤單,就不會繪畫了吧。」在孤單的世界中,他視自己的畫作為「另一個Madsaki」,是想像出來的好朋友。所以他會畫下去,把感情透過畫作影射,陪伴自己度過孤獨的創作路。
《If I Had a Dream》by Madsaki
日期:即日至8月17日
地點:中環干諾道中50號17樓Gallery Perro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