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時間(二)之事物的物質性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存在與時間(二)之事物的物質性

23.11.2016
趙賦禧,貝浩登(香港)畫廊及上海外灘美術館提
i-see-it-feels

事物的物質性

「我創作的不是抽象藝術。」谷口瑪麗亞多次在訪問中強調,「抽象藝術是作品中的抽象形態,但我的創作卻注重物質。」去年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觀看其標誌性的作品─「磚畫」(《Untitled》),巨大如一道厚實的牆,築在美術館內,安靜且莊嚴。走近才了悟那是一幅單色繪畫,卻以磚牆的形貌展現。其中一幅更靜躺在地上,像擱淺的碑石,無法跨越的生命痕迹。不少論者曾提及,谷口瑪麗亞的獨特之處,在於物質的探索與移換,穿梭於雕塑、繪畫與建築幾種媒介之間。上海外灘美術館副館長劉迎九,曾形容她打破媒介的概念。

她在訪問中常提到幾個關鍵詞:「物質」(material)、「物件」(object)。問她為什麼總對物質感興趣,她茫然地說:「我也不知道。我自小喜歡感受事物的物質性,我也喜歡一些能創造幻象的作品,但我不能自制地視所有東西為物件的概念。」以是次在香港的首個展覽為例,除了「磚畫」外,還有一座乾枯的噴泉,開啟後水流徐徐旋環走動,像神秘的機關。她解釋,這是物質自成的系統(system),「那些線條與形狀,其實也像一幅畫。」她的另一前作《UntitledRam Dram Sram)》(2015將立體轉化作平面海報,積成一疊,在立體與平面間擺盪。物質的幽徑,也是生命本源。隱伏的情感,畫下記憶與時間的刻度。

她在倫敦修畢雕塑的課程後,參加了LUXAssociate Artists Program,開始接觸錄像。錄像呈現的是流動影像(moving image),不能直接觸摸的時間光影。「對我來說,錄像與雕塑是同樣的,也關乎物質。」她以其作品《Mies 421》(2010)舉例,循環顯映三幅黑白照片,而每一次的時間也減去數秒,「這能讓觀者感受影像也是一種具象的固體(solid)。」另一錄像作品《Untitled (Celestial Motors)》(2012),拍攝菲律賓一種獨特的現代交通工具“jeepney”,卻刻意隱去其全貌,只呈現其局部,以影像改變我們對物質的觀察。「錄像與雕塑的節奏不同,雕塑對我來說更傾向是建築;而影像則是介乎於2D3D的滑動slipperiness)。」

i-see-it-feels
(《I SEE, IT FEELS》(局部)(2015)是其錄像作品,緩慢移動,呈現起來宛如油畫。)
趙賦禧,貝浩登(香港)畫廊及上海外灘美術館提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