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年輕人分享,如果嫌「條條大道通羅馬」或者「獅子山精神」的說法老套,不如聽聽剛退休的金齡女士分享她們各有不同的事業路。
社群藝術網絡於過去兩年舉辦「年長藝術生活創作計劃」,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及金齡薈合作,以中短期藝術體驗,與一眾長者及退休人士以創作豐富生活。方翠嫻(Priscilla)和 林妙娟 (Marina),兩位生於六十年代香港的女士,家庭環境不富裕,少女時代的生活樸素平凡,從未想過會成為事業女性。如今步入金齡,她們回望走過的路,有時風雨有時晴。「天」和「鳥」組成屬於Priscilla的「闖」字,刻畫她乘坐鐵鳥四處工作的歲月;一格格彩色的圖片與文字紀錄不同的人生階段,積木圖案記下Marina中年才起步追尋的終身事業。
不一樣的心態與選擇,為她們帶來不一樣的際遇,建立不一樣的事業。她們分享過去的職場經歷,女人面對家庭、興趣與工作的取捨,女性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跳出朝九晚五工作後回家煮飯的框框。
屯門小村女入大學
Priscilla留短髮,說話溫柔俐落,娓娓道來三十多年來的事業路。Priscilla生於基層家庭,在屯門的新慶村成長,六、七十年代四處荒蕪。六兄弟姊妹之中的她是大家姐,自覺要擔起照顧家庭責任,練成了獨立堅強的性格。父母思想開放,沒有因Priscilla是女兒身而期望她早日投身社會養家,家人覺得「女兒都可以有出色」,反而鼓勵女兒把握學習機會。最後,她亦成為同屆中學畢業生中少數能夠入讀大學的人。
Priscilla畢業後不忘要養家,畢業後選擇回到母校,當一位收入不俗的經濟科中學老師。她十分享受教育工作,花上很多時間和精神備課,因此在工作上也備受肯定。在第4個年頭,Priscilla亦有很好的晉升機會,從學位教師到高級學位教師,甚至是訓導主任。生活開始穩定,她開始思考自己前路,升了職,縱然做到校長 ,「so what?都是一間學校」。她不甘於平凡,要出去看看世界,因此便毅然放棄高薪厚職,重新開始。
走出「Comfort zone」 建立 「 Employability」
離開教學環境,新的工作「少了三分一的薪金」,Priscilla 並沒有因此卻步。她深信「開始會少咗,但我應該好快搵得返」。其後,她不斷轉了好幾分工作,起初在商業世界做金融, 後來去了做人才培訓,過程起起伏伏,在30年間,做了約10份工作。
穩定的工作也可以令她減薪走人?Priscilla 曾經轉到一間很好的公司,人工3萬元一下子跳到4萬多。她坦言那是一份「人工高,福利好,好穩定,無嘢做,公司的名聲好」的工作。然而,她做了五個月便離開,寧願減薪轉職。她說,「都是因為辦公室政治,一直做proposal但都無feedback,做唔到野。」那時候她三十出頭,她認為「過多三五六年,都沒有所為,就沒有競爭力,工作要有成就,在江湖才可以名聲」。她寄語年輕人不要只看眼前的人工,在辦公室的困局呆數年,市場是殘酷的,人到中年「無成績」便無人請,「不可以是單單搵錢,要前途着想,Employability 比 Employment 重要」。
Home office兼顧家庭
與一般朝九晚的上班族不一樣,Priscilla說, 「只要公司比手提電腦和電話,你去到邊度都係做嘢」。面對全球性的客戶,有時因時差要工作至深夜,又經常去外地公幹。對於一個女性而言,要如何兼顧家庭?
Priscilla說,這種彈性工作模式,反而令能夠兼顧家庭與工作,享有自由度「去控制幾時停幾時去」。 她指,只要不用出差她都可以「準時7點坐係屋企食飯」,有時候更可以接兒子放學,和他「食個下午茶,傾下計」,因此也會令家人覺得她因工作而冷落了家庭。
但她指,不是每個人都適合「Home office」,需要非常自律。「有時食完飯,我會同仔仔講媽咪而家返工,然後就翻房閂埋房門就咩都唔理。」Priscilla與丈夫的母親同住,工作時候難免聽到她與家裏菲傭有爭拗,她指一般人會按捺不住幫忙解決,但自己可以堅持不理會,更笑言「我當自己唔係度,真係返左工」。
工作九年後第一個學位
與Priscilla的家庭背景不同,Marina 生於單親家庭,媽媽是一名住家工,生活需要寄人籬下,兩母女相依為命。中七畢業之後縱使成功考上大學,但也因家庭的負擔放棄大學學位。
第一份工作從事金融行業,一做便9年。期間,她亦有都在夜校就讀相關課程。有一次,她在與中學同學的閒談之間得知外地升學的資訊。「因為蘇格蘭的學費平,英鎊當時又不是很貴」,帶着想去外地讀書的心願,Marina便毅然到蘇格蘭讀一個商業管理的碩士學位課程。
回港之後,Marina機緣巧合之下去轉做資訊科技公司相關的工作,但工作以外,Marina在教會中有不少照顧小朋友的工作,親眼看見小孩子的改變, 發現自己從中有無比的喜樂。四十多歲,她再次放棄穩定的工作,全心全意攻讀一個心理學的兼職遙距課程,發展一個全新的事業。「其實心理學的範疇很多,所以我之後又再去澳洲修讀了一個遊戲治療相關的課程。」
一個接一個的學位,這個年齡才開始一個全新的事業很遲嗎?她說,「那時候媽媽剛過身,沒有甚麼家庭負擔,自己都係可以捱麵包的人,就做下自己想做的事。」。對比之前的行業大多擔任「執行指令」的角色,她更加享受現在較有自主性的工作,從觀察小朋友的行為、到思考如何用甚麼輔導手法,自己亦有所學習、有所成長。她亦一直都很想做「對人」的工作,說「以前商業賺到錢但你唔會幫到人」。
她們的退休生活
Marina成為了一個遊戲治療師已經有7、8年之久,踏入退休年齡,但她揚言未退,有時會接「freelance」,未來更想將自己的治療對象進一步收窄,研究為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而設的輔導。工作以外的她仍然留有時間培養興趣,甚至做義工幫助他人。至於Priscilla,已經退休一年多,閒時會寫寫書法,去親近大自然。兒子已經在澳洲成家立室,而她和剛退休的丈夫亦準備到外地生活一段時間,亦希望能在不同國家住下一兩個月、體驗生活,享受無國界的退休生活。
金齡薈與不同的學校合作,將金齡人士的生活以及事業的經歷帶入校園,冀將分享成就不一樣的教育,以及為傳統的生涯規劃概念帶來一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