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隱世」變成一種推銷食店的策略,反正位置遠一點,又未有太多人提及,都可以掛上隱世的名號。隱世無關食物好壞,純粹是距離的遠近,加上知名度的高低,就像有些秘密人家知道,但你不知道,腦海不時想起,心裏總有欠缺,倒不如早早到店打卡,宣示自己走在潮流尖端,同時有種尋幽探秘的樂趣。「隱世」一詞媒體近排用得較少,可能有些食店太過隱世,這幾年已經執笠收場,未能等及重整。
古時的隱世,刻意遠離人煙,自娛自樂,緣聚緣散,不問世事。現代人要完全遠離人煙也不容易,運用交通工具,遠近皆可到達,只是路途比較轉折、顛簸。大城市的隱世,大眾更加容易觸及,要計算的不單是實際距離,還得加上心理距離。平日不少朋友,揀選商場連鎖店,放棄路遠的小店,就是這種心態,捨遠取近,不想麻煩。現在要找隱世小店不難,走到哪裏,按按手機地圖,多遠多近,飲食款式,店舖大小,一目了然。當然,網上資訊未必可靠,開店日子、時間,隨時有出入。即使資訊可靠,有時抵達門口,看告示才知道東主有喜,或者全家出遊,又或者店家直接出走,不留半點理由,都算是隱世食店的特色。
真正的隱世食店,多少有自己風格,與世無爭,甚至有點不近人情,因為顧客鍾情於食店,多過食店要吸引顧客。食店隱身於鄉郊、民居、市中心的周邊,不時要轉彎抹角,左右推測,考驗來者的耐性和方向感,構成一場覓食的定向遊戲。自己曾經在福岡,遇過一家蛋糕店,離大街十分鐘,要經小路走過去,置身在民宅之中。蛋糕是有生以來吃過最好的,當然不排除自己吃得不夠多,香港酒店的出品無法攀比(懷疑用酒店出品作為高質代表,是否恰當)。蛋糕的酥皮用上秘方,用來包裹忌廉,直接放入雪櫃,酥皮沒有丁點濕氣,奶香鬆脆,忌廉輕盈。各種味道調得準確,酥皮、蛋糕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草莓特挑有點香水味的,配搭忌廉、面皮,可以說是千層蛋糕的「天花板」。
香港也有同樣的隱世食店。自己愛吃點心,千揀萬揀,不想吃連鎖店的機製點心,酒店出品不見得好,最終在屯門找到一家,位置不方便,點心質素高。食店更似茶寮,熱茶自己沖,點心送過來,自己通常外賣自取。鹹水角、鯪魚球等炸物見功夫,料足無油,酒店也常失手。流沙包、馬拉糕,皮軟奶香,流沙包白皮黃餡,是最初的製法和味道,不喜歡黑皮金漆那種,大多都是叫貨質素,味道不差,也不會特別好。蝦餃、燒賣餡足略鬆,很怕吃到壓實的餡料,有點吃肉餅的感覺。唯一挑剔是盅頭飯的飯太軟,預先浸泡,個人不喜,但完全是舊式酒樓的做法。食店專為工作人員而設,如果剛好有事傾談商討,不妨坐低一試。「真・隱世食店」一字記之曰「隱」,名字一見光,沒有好下場,就當是我為大家設立的一場緣份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