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室內、平面、品牌和服裝設計,這幾個範疇雖然有共通之處,但要全部掌握、融會貫通談何容易。今屆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的得主之一,80後設計師Jacqueline Chak的作品就橫跨以上幾個領域。
在著名學府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修讀建築出身,回港後成立工作室Editecture,她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editor,由生活空間至衣著品味,都可以編寫自己的人生態度。
“We are our own editor in life. Through architecture, fashion and design to lifestyle, we explore design in all different dimensions in lives.”
荷李活道中西合璧,新舊交匯,是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五年前,Jacqueline和朋友在這裏開了間名為”Edit”的select shop,兩年前成立的設計工作室Editecture也開在附近。
和荷李活道一樣,Jacqueline本人亦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成長和接受教育,在英國畢業後先後在英國的Foster、日本的Atelier Bow-Wow和香港的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實習和工作,訓練出獨特而敏銳的美學觸角。美國人粗豪而隨性,英國人文化藝術修濃厚,日本人追求完美、一絲不苟,從他們身上吸收了不同文化的精髓,她的作品由簡約而重視細節,並融入本地元素。走於世界各地之後,她選擇回到香港,開創自己的設計事業。「香港始終是自己的根。」
讀建築出身的Jacqueline並非由一開始便涉獵平面和服裝設計的範疇。生活在網絡世代,這一代設計師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善用網絡資源。「唔識就去學,上網看教學,問同事,只要肯學就會學到。朋友都笑我好像不用睡覺似的,就算已經很晚,但我還是會花一個多小時在Instagram、Pinterest上汲取靈感和資訊。」
她的設計知識不少是近年從網上的教學短片中自學得來。為Suzuki Café進行室內設計期間,客戶十分欣賞其設計,索性邀請她重新設計品牌形象,把餐具、菜單和員工制服的翻新都交到她手上。幸好平日裝備有加,Jacqueline最終交出令對方滿意的答卷。
Jacqueline亦深明設計和社交網絡的關係,她的作品重視細節和線條,看似不經意的「影相位」如大門、招牌、牆壁,甚至是廁所門口,其實都是悉心設計的,無非是吸引客人拍照、打卡,再上傳到社交網絡,達到宣傳之效。以Café Greenprint的大型苔蘚logo裝飾為例,就是她主動邀請在instagram上認識的園藝師合作設計的,是餐廳引人注目的亮點。
透過網上自學和自身的美學觸覺,在短短兩年間摸索出一條龍設計的方向。她直言必須“always get yourself ready”,才能把握每一個機會。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正如Steve Jobs所言,Jacqueline細細回想,如今的成就無非是過去的一點一滴串連起來。
她想起多前的第一份所謂「建築作品」,其實不過是用捨上幾根樹枝捆起成柱子的樣式,一份再簡單的功課,卻教曉她建築的基本,開啟她的創作路。幾年前無心插柳,因興趣和朋友Genevieve Chew開select shop,搜羅時尚精品品和設計自家出品的時裝,不料竟開了品牌形象設計之路。
再想遠些,她做設計師和開店,和從事古董行業的父母不無關係。「他們追求愈舊愈好,我追求愈新愈好,說到底是大家對『美』的追求和堅持。」
父母對Jacqueline影響深遠,除了培養她的審美觀外,更讓她看到敬業樂業的精神。「從來都不覺得他們在工作,不過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Love what I do, do what I love;若失去了設計的passion,在競爭激烈、壓力逼人的香港,不可能堅持至今。」說起話來語調急速,眉飛色舞,在她身上彷彿有無窮盡的創作慾和精力。
<!–Profile:
翟凱怡Jacqueline Chak,1982年生於美國,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取得建築學士和碩士學位,2011年和2014年和友人Genevieve Chew創立Edit和Editecture,榮獲今屆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Profile:
翟凱怡Jacqueline Chak,1982年生於美國,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取得建築學士和碩士學位,2011年和2014年和友人Genevieve Chew創立Edit和Editecture,榮獲今屆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