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個問題?我只有半小時,我要準備演出。」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強悍的氣場固然懾人,但這反映對音樂的認真。
2017年,他憑專輯《椏幹》橫掃第28屆台灣金曲獎三大獎項,包括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以及年度專輯獎。成為全場焦點,他卻謙虛地說:「謝謝台灣這塊土地給我們美麗的文化。」
訪問當日,他受邀參與西九《自由約》演出。他遠望着維港的天空,從容地唱出台東卑南族的部落古謠,歌聲蘊含着土地的靈魂。即使音響偶然傳來尖銳的「唧唧聲」,他依然全神貫注。純粹的編曲、厚實的聲線,瞬間抓住了觀眾的專注力。雖然沒有觀眾明白歌詞的意思,但躺在草地上細聽,卻感到無比自在。
血液中有音符
卑南族人口約一萬人,卻出了張惠妹、桑布伊、巴奈.庫穗等著名音樂人。然而,音樂才華並非刻意培養,這裏卻有育成歌手的養分。「我在媽媽的肚裏已經接觸音樂。我們吃飯時、快樂時、工作時也在唱歌。」卑南族人與城市人不一樣,學習音樂不是孩童入讀名牌學校的入場券,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歌故我在。
桑布伊生於台東的知本部落,家鄉在山與海之間,無論是台東平原,還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也是創作靈感。他的歌曲時刻在讚美大自然與祖先,如《溫暖的光》讚頌月亮星光、《森谷地》將山林喻為珍寶,《祖先的歌》則是世代流傳的民謠。
「卑南族的世界觀是天地萬物皆平等,人類跟動物是兄弟姊妹。」與大自然共存,是族人代代相傳的教誨。「要記住,人類需要大自然才能活下去。但大自然不一定需要人類。」從桑布伊的音樂,能夠聽出謙卑與尊重。
族語入樂作保育
為了凸顯部落文化,桑布伊完全使用族語創作。「我覺得族語很美,它跟土地息息相關。不懂自己的語言,就像一棵樹離開了根。每一個字背後也有故事,忘記族語實在可惜,那是世界的無形資產。」
不只卑南族,整個台灣的原住民也面對語言流失的危機。時代變遷,令新一代只注重漢語或英語,而且部落之間沒有文字,卑南族的族語只靠羅馬字來記錄,影響傳承。「若果台灣是一塊白布,每種原住民語言便是一個圖騰。這塊布曾經色彩繽紛,我不希望只剩下一種顏色。」
桑布伊慨嘆台灣的教育一直漠視原住民的語言傳承。「很少觸碰原住民教育這一塊,幾乎沒有。每個民族的語言、文化、歌謠,也應是獨特的文化。若果台灣人民可以互相支持,我們會活得更有尊嚴。」
發展不應犠牲自然
除了族語,原住民的土地也面臨推土機威脅。 2003年,縣政府將台東杉原海岸六公頃的土地,出租予美麗灣度假村股份有限公司興建豪華飯店。此舉激起原住民不滿,認為當局以推動經濟發展為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當地居民與縣政府經過長達十年的法律訴訟,才暫時叫停工程。
桑布伊不是反對觀光客前往台東,但認為為了發展旅遊業破壞環境說不過去,旅客應該在地了解當地的古老文化。「台東有美好的山水,有美好的土地。開發了,這一切便完了。台東人不需要很有錢,夠生活就好,那是回家休息的地方。」
與桑布伊一樣, 大部分台東青年,長大後也離鄉到台北工作。但城市只是打獵之地,回鄉望着山與海,才是充電的時候。對大自然予取予攜,是要還的。桑布伊因此寫下《怎麼了?》的歌詞:「當失去了山與海,這個世界是什麼?」到底人類怎樣了?
守護香港的不一樣
台東人努力守護家園,但香港人望着一條村又一條村,因為基建而清拆,我們又可以怎樣?「我不知道這樣說好不好,但我希望香港政府能珍惜這裏的人文文化。香港不是深圳,不要被別人影響吧。」
桑布伊直言香港是個商業都市,與台北十分相似。「這不代表不好,人總是要工作。但當你想休息的時候,就要好好享受大自然。」香港土地不知何時起成了商品,但很多有心人一直努力推動城鄉共生。珍惜每一片鄉郊土地,因為我們不知道哪一天山與海也會消失。
保育絕非易事,桑布伊選擇用原住民的音樂作一輩子的溫柔抗爭。「我們的祖先常說:『人為什麼要存在?就是要捍衛土地、山野、大海!』我們不要只看眼前的享受,還要考慮後代的生活。」雖然看不清前路,但往後回憶總不會後悔自己為腳下土地付出過。「在路上沒有流汗、流淚、流血,你不會知道這條路有多美麗。回頭看,這些傷疤會讓你驕傲的。」
2018年1月份《自由約》
日期:1月14日(星期日)
時間:14:00-19:00
地點: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
演出單位:小塵埃、Kiri T、Mike Orange & the Universe Travel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