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球氣候變化,颱風一年比一年疾勁,摧毀性的自然災難越來越多。所以無論在生活、消費、設計還是生產層面,各地近年也積極響應永續發展。
最近,致力促進瑞典工藝及設計發展的北歐非牟利組織Svensk Form就與北歐理事會合力策劃一場永續椅子設計比賽(Nordic Design Competition:Sustainable Chairs),鼓勵來自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和冰島五地的北歐設計師及生產商集思廣益,設計能適應氣候變化的環保傢俱(climate-smart furniture)。
單是產品設計的領域上,要達至全面的可持續發展是相當困難的事。從物料採購、產品製造、運輸、使用及棄置程序,每個決定也需要周全的考量及社會各界的配合,方能把浪費和污染減至最低。設計一小步,環保一大步,比賽雖然未能拯救地球,但卻能為業界帶來新氣象,從中發掘有潛質的、創新的永續性素材,並帶頭實踐以減碳為目標的生產。
五張優勝的北歐永續椅
比賽玩法相當簡單,主辦單位先於第一回合為各地挑選十件入圍作品,之後再交由各地評審從中選出代表當地的一張優勝之作(意即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和冰島評審各自選出一件作品,合共五件)。這五張椅子的「真身」將在下月於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中亮相,用作探討永續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其餘入圍作品亦會以海報形式於會議場館裏展出,屆時出席大會的成員再以「全民投票」的形式選出一位「總冠軍」。
丹麥代表:以海藻造櫈
由Nikolaj Thrane Carlsen設計、TangForm負責生產的“The Coastal Furniture”休閒椅,其設計靈感來自當地萊斯島(Læsø)的海藻屋頂,外殼選用100%可生物降解的海藻複合物作為原材料,當中主要由大葉藻(Eelgrass )及鹿角菜膠(Carrageenan)組合而成,成份及加工也相當eco-friendly。
Nikolaj解釋,大葉藻在島上沿岸自然生長,他們收集的則是被海水沖刷到岸上的「廢棄海藻」,而橡木櫈腳則以四個黃銅支架連接,容易組裝之餘,也方便拆卸作個別回收用途。丹麥評審特別欣賞參考海藻屋頂的構思,一來植物纖維天然且易於分解,二來極具代表性,能對外展示當地傳統的建築特色。
芬蘭代表:物料耐用耐看 減少浪費
由Samuli Naamanka設計、Naamanka生產的“Clash 331”多用途椅子,強調適合室內及室外環境使用,故能放置在公共空間作為休憩設施。作品以白楊木及樺木製作而成,材質堅固耐用,即使被持續使用及重用多年亦不易損耗,加上簡約設計經得起時間「考驗」,用家不必因為結構破損或款式過時而丟棄及更換座椅,符合永續發展的方向。
冰島代表:將茶蠟鋁片及軟木升級再造
由Sölvi Kristjánsson設計、“Málmsteypan Hella and Portland”生產的“KOLLHRIF”是一張容易移動的圓櫈,雖然沒有靠背,當勝在流動性高。設計單位強調作品能鼓勵用家找到更好的坐姿,因為圓櫈能夠「變形」,讓用家折疊成「貼地坐墊」。
“KOLLHRIF”的主要素材包括鋁(aluminium)和軟木(cork),前者從14,000個茶蠟容器收集得來,目的就是要帶動當地「鋁材回收」的風氣。冰島裁判除了欣賞作品的選材及外觀,也表揚創作單位心思細密,不但有考慮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也顧全了用家的使用體驗,將「多功能」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挪威代表:馬鞍形升降椅 極低碳 無化學物
由Peter Opsvik設計、“HÅG/Flokk”生產,“HÅG Capisco”揉合美感、舒適及環保於一身。這是一張有升降功能的辦公室座椅,外型獨特,坐墊形狀有如馬鞍,用家無論坐還是半站姿態也能舒適自在,符合人體力學。創作單位表示,作品所有細節均以可持續性和循環性作為設計前提。他們先是將生產時的碳排放量減低至45kg CO2,並採用48%回收物料及53%傢俱塑膠廢料進行升級再造。
此外,設計師拒用漿糊及一切有毒化學物,在只需少量組建及不用特殊工具的情況下,用家能於幾分鐘內把椅子完成組合及拆卸。由於容易拆除,每逢耗損之時,用家可自行替換局部損壞的零件,以保留其他絲毫無損的組建,減少浪費。
瑞典代表:用料夠少 碳足跡低
由David Ericsson設計、“Gärsnäs”生產的“Petite”,以使用最少材料及組建為創作原則,椅子因此也特別輕巧,淨重2.5公斤。作品由八塊山毛櫸木製作而成,靠背部份則以一塊巨型櫸木片混合夾板模壓成弧形,連同微曲櫈腳,設計散發流線形動感,別具動代藝術風格。椅子靠四顆木製螺絲把「後腿」固定到位,也因此易於拆卸和分離。
“Petite”勝在輕身,無論是生產還是運輸層面,亦能節省資源,具有極高的可持續性。另外,山毛櫸木屬於硬植木的一種,密度高,質感硬實,且碳足跡低,能被徹底循環回收。
究竟最後誰能登上「環保之霸」的寶座,待12月會議結束後自有分曉,但各參賽設計無疑擴闊了大家的視野,刺激各界思考如何高質地「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