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疫情持續多時,外國許多博物館因訪客人數下降,門票收入大跌,導致資金緊絀,甚或面臨倒閉危機。近日,包括烏菲茲美術館在內四所意大利重要博物館攜手合作,推出限量的名畫藏品NFT(非同質化代幣),希望藉此籌謀生路,支持博物館的持續營運。
延伸閱讀:【NFT藝術新時代】什麼是NFT?加密藝術?精簡指南理解非同質化代幣熱潮
參與此名畫NFT化大計的四所意大利博物館,除了大名鼎鼎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還有皮洛塔宮博物館(Complesso Monumentale della Pilotta),以及米蘭的布雷拉畫廊(Pinacoteca di Brera)及昂布羅修圖書館(Biblioteca Ambrosiana)。它們簽署聯合協定,將銷售名畫NFT所得的利潤,一半歸於藏品保藏,另一半由各博物館與其技術夥伴、意大利科技公司Cinello平分。
計劃早前在倫敦Unit Gallery名為《永恆的藝術史》(Eternalizing Art History)的展覽上正式公布。展覽展出了出自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拉菲爾(Raffaello Sanzio)、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等大師手筆的六幅數碼版名畫。畫廊以屏幕展出畫作,並在屏幕外圍加裝仿照原作製作的手造畫框。每幅畫作已經在以太坊(Ethereum)鑄造成NFT,每幅限量九個NFT,售價不一,由10萬歐羅(約88萬港元)至25萬歐羅(約220萬港元)不等。
數碼版名畫由意大利科技公司Cinello製作成DAWs數碼檔案(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s),然後協助銷售。當買家購入該名畫的NFT,會同時收到實體及數碼部分。實體方面,會收到屏幕連畫框、載有該名畫檔案的硬碟,以及一張真品證書;數碼部分,則會收到該名畫的NFT,以及專屬的應用程式登入帳戶。Cinello的總監Serena Tabacchi表示,買家可以自由轉售名畫NFT,但每一次轉售,保留名畫版權的博物館都會收到版稅。
展覽開幕日,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教授Guido Guerzoni發言指,博物館將自身的名畫收藏鑄成NFT,除了突破疫情旅遊限制繼續推廣名作,更是為博物館籌謀嶄新的求生方式。「一年的疫症,讓歐洲博物館失去了70%訪客,以70至80%的收入。」他表示,意大利情況更差,單論公營博物館,就失去了85%訪客及90%收入。
鑄成NFT的名畫作品:
就如因疫情而流失數百萬海外訪客的烏菲茲美術館,難以單靠本土訪客支撐其營運,面對巨大財政壓力,必須想盡辦法,思索新策略籌集資金。去年爆紅的NFT技術,剛好成為了博物館的救命草。早在去年五月,烏菲茲美術館已經把米高安哲羅畫於1505年的文藝復興傑作《聖家族》(Doni Tondo)圓畫,鑄成NFT以14萬歐羅(約123萬港元)賣出。今次烏菲茲美術館再度與其他博物館一起推出新NFT,可見售賣數碼版名畫NFT利潤龐大,有助蒙受訪客流失的博物館藉此方法賺取資金維持運作。
倫敦Unit Gallery總監Joe Kennedy向傳媒透露,外界對博物館名畫NFT計劃反應熱烈,現階段已有五宗銷售,下星期亦應有十多宗交易;而此展覽只是計劃的開始,四所博物館很可能會繼續參與畫廊的未來兩個展覽,繼續推出新的名畫NFT。
為了維持營運,博物館推出名畫NFT或無可厚非,但這些舉動則引發藝術圈討論,真跡與數碼複製版的差異、古典傳統藝術與嶄新元宇宙的融合等議題。Joe Kennedy強調,數碼複製版無意與原作比較,「它們(複製版)是一種講故事的工具,確保那些標誌性作品在新一代藝術愛好者中流傳之餘,也只會增強親自觀賞原作時那種魔法般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