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路上迷路了,我們會看地圖、路牌和指示牌來尋覓去路,過程中無一不靠視力。但對視障人士而言,這些工具通通失效,但偏偏公共空間的凸字應用卻屈指可數 。日本設計師高橋鴻介(Kosuke Takahashi)於是想到把凸字與現有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及日文片假名字符合體,設計出望得又摸得的兩用字款Braille Neue。
凸字結合文字 節省排版空間
高橋認為,凸字罕見於公眾場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目標用戶群小,視障者的需求被視為非主流,加上舊式凸字需佔用額外空間,因此其存在價值備受忽略。但在高呼共融社會的年代,弱勢社群又豈能被排斥在外?為解決此問題,高橋把凸字重疊在強調高辨識、易讀易視的通用字款(Universal Typeface)之上,如此一來會更節省排版空間,二來普羅大眾也能看得懂凸字點點排列出來的語意,一舉兩得。
其實將凸字與英文字符結合的意念並不新鮮,高橋的研究亦特別向Christopher Heller的”Visual Braille”、Larysa Kurak的”Braille Fonts”和Nuria Lopez的”Blind Words”借鑑,並將應用層面延伸至數目字以及日文字。字體目前正處於改良階段,高橋希望Braille Neue正式面世前,找到符合成本效益的印製方法,並積極把設計修正得盡善盡美。他期望字體終能融入日常生活,並於2020年東京舉辦的奧運會和殘奧會普及使用,建立無障礙社區。
凸字製成大型標示牌
當今在公共場所中放置的凸字一般很細小,而且相當「低調」,未算方便好用。高橋盼望凸字能與文字標示一樣「當眼」。為此他進行了一項研究,測試凸字在巨型標示牌的辨析度。結果顯示,即使凸字按比例放大,只要「盲符」點點遵從傳統的六點排列方式(形態於麻將六筒相似),視障者就能「閱讀」得到。這個發現啟發了高橋,認為Braille Neue能帶領凸字突破舊框架,製成大型標示牌,以高調實用的新面貌登陸公共空間。
整套Braille Neue包含兩種字型,分別是Braille Neue Standard和Braille Neue Outline。前者為實色字款,只提供英文字符,後者則是勾線字款,支援數字和英日字符,設計原理是把黑色凸字點放在高橋設計的字體裏。
事實上,英文的凸字系統頗為繁複,除了基本的二十六個字母,還包含數字和「a」、「an」、「the」等合拼字符,當中涉及約250個符號,所以設計過程有一定的難度。為遷就點字的正確位置,某些字母更需要稍為改變既定形態,如Standard字款的「I」、「V」及「Z」,觀者或需閱讀前文後理才能字符代表的字母。
(網上圖片、高橋鴻介官方Twitter)
官方網站:braillene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