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Sachertorte

25.08.2018
yu
yu

想當年,猶幸家裏有台當時並非如今天般「普遍及必須」的鋼琴,加上父母豁達開明,我才得到五歲不到的低齡,便能有機會開始每星期到老師家習琴的優待。之後不到幾年,又考入香港兒童合唱團。雙親對我的厚愛,畢生銘感於心,只是當時年紀還小,任性妄為不懂珍惜。鋼琴只練自己喜歡的樂章,沉悶的基本功就完全逃避,搞得今天在音樂知識和能力上,連半桶水也不如。兒童合唱團更是未到半途便告放棄,原因只是每周的排練感覺乏味,加上自己性格孤僻,團裏交不上朋友,最後鬧彆扭不肯繼續,白白浪費了機會。

然而,兒童合唱團的經驗,也不是全無得着。它不僅為我日後積極參與聖堂和學校合唱團遙作準備,也非常間接地幫助了我演唱會和音工作。曾經蜻蜓點水式的參與,亦足夠令我對童聲合唱有點認識。回憶少年時代,這範疇內連在香港也能達到街知巷聞程度的勁旅,一定非”Vienna Boys’ Choir”莫屬。也因如此,加上「音樂之都」的銜頭,年青時對維也納有着近乎宗教性的景仰之情。但說也奇怪,無論是當年,還是長大後從事音樂工作的這些日子,對踏足維也納的意欲,可說是近乎零。反而是開始了飲食文章寫作後,才萌生到此一遊的念頭。

不得不承認,我主要是被她的甜食吸引。縱使不少友人對旅遊維也納負評如潮,我前年還是一鼓作氣的去了一趟。對西餅有真愛的嗜甜者若我,概念上應該知道奧地利和花餅之間的一點傳說及淵源,特別是首都城裏,更是不少傳奇甜點的故事場景。德語區的著名甜點,香港人可能只知「蘋果卷Apple Strudel」;其實要數維也納最具代表性的餅食,可能「沙加蛋糕Sacher-torte」才是獨佔鰲頭的一位。

這款歷史悠久的巧克力甜點,傳說是維也納歌劇院對面地標酒店Hotel Sacher創辦人的父親Franz Sacher,於1832年(那時他才16歲,是個學徒)奉當時的奧地利帝國外交大臣梅特涅Metterich的命,代患病主廚去創作一個宴客甜點。Franz做了這個杏桃果醬夾心、也外層光面巧克力糖霜的濃味蛋糕,結果深得各達官貴人的喜愛,梅特涅便把此餅命名為Sacher。今天,Hotel Sacher早已易手,但店內的沙加蛋糕,依然遵照古法製作。沙加蛋糕的另一特色,是她好像我們的傳統蓮蓉月餅一樣,成品包好放入木盒中,在常溫下可保存一段時間,很適合帶在路上。當地人最喜歡配淡忌廉,再伴維也納式牛奶咖啡Wiener Melange一起吃,平衡她的濃郁味道。Sacher-torte是風行全球的經典西餅,世上千千萬萬的甜點店都有做自己的版本,例如在東京各大百貨公司的食品市場,必定有她的影蹤。在香港其實也不難找到,只是大家沒有留意罷。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