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無聊的人,多一個人讀多一本書,我都好開心。」說這句話的,是網絡書店「日子書店」的店主黃浩欣(Mavis)。九十後的她離開全職工作後,就成為斜槓族,從事網絡行銷,今年決定開設網上書店,既有新書訂購,也賣二手書,以文史哲為主。開書店,不為賺錢,只為讓多一個人讀書,她說畢都不禁莞爾。取名為「日子」,就是要欣賞每一日,把閱讀變成日常事。
由於沒有實體書店,當問到Mavis的倉存情況和訪問地點,她便直接邀請我們到訪她位於錦上路的居所。房子偌大,沒有想像中擁擠的感覺,但見地上堆放着一疊疊的二手書,都是由網上募集所得的。
閱讀建立思考和性格
人文學系出身的Mavis喜愛閱讀,認為要做點事努力推廣閱讀。「我本身對不同事物有興趣,而接觸更多事物的方法就是讀書,這是最快最深入的方法。而且讀書令人想法不再單一,尤其現代人都依賴社交平台吸收資訊,角度好單一,但閱讀可以幫你建立思維系統,再去消化。」《小王子》是其中一本令她深受啟發的書,不時重讀,「我覺得一本書能夠用如此簡單的文字去帶出這麼多信息,令人明白文字就是有這種力量,是非物質,long lasting,一路去令我們成長。」
選書反映書店的個性,瀏覽「日子書店」的網站,不難發現書種偏向文學,尤以台灣現代詩集較多,例如夏宇、徐佩芬、宋尚緯、任明信等,Mavis解釋:「因為這些書在香港比較小眾,也算是巿場策略吧。我不賣旅遊、飲食書,我想令更多人讀文史哲,因為這是建立你的思考和性格。」
經營網上書店,好處是省卻倉存及店租成本,「租一個舖位,一個月要賣幾多本書先回本?我自問未有能力負擔到。現在新書有訂單才入貨,沒有成本。二手書則是他人捐贈,我的成本除了網站的營運收費,就是時間成本。」Mavis第一次網上徵收二手書,便意外得到很多巿民的熱心支持,「有好有壞,好的是我真的可以接觸到那些人,有人跟我說要加油,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我覺得很開心。不好的是我的時間成本太高,因為我上門收書,而且最初沒有限定書種範圍,結果收了許多童書、旅遊書,或者飛機製造大全,哈哈!甚至試過有人整個行李箱的書都送給我,又有人直接揸車來送書,很有心啊。有次試過收到絕版的黃碧雲作品呢!我想其實許多書讀過一兩次便不再讀,那麼你如何幫它延續生命呢?」二手書是接受及給予的互動,每當把書送進人們生活裏,總是令她雀躍欣喜。
開書店不是一件很文青的事
書店四月開張,Mavis指初期每日都有十幾張訂單,然後開始回落,有時一個月合起來十單八單。她知道在香港推廣閱讀不是易事,尤其網上書店較難有回頭客,不像賣食物賣衫。「雖然唔賺錢,又好花時間,但都想繼續run。」她坦言開書店令她反思做人不要把自己放得太大,「因為世界上真的存在許多不同閱讀品味的人。以前可能好圍爐,和朋友傾最近讀的書,以為自己不單一,但其實都很單一。經營這間網店,就會接觸多了不同的書,各有不同主題信息,所以不要把書排次序。」
她細心地用牛皮紙包裹書本,寫上收件人地址,然後慢慢堆成一疊小山丘,午後陽光灑進露台,有貓相伴,狀甚愜意,不過她笑說開書店並不是一件很文青的事。「開書店感覺可能好文青,但這是別人看到的一面。其實收書寄書,我都是推着一架買餸車,我和朋友說,開書店其實是件很師奶的事,尤其one-man band,你四處奔走,會計運費,物資格價,每次外出的交通費等開支,度來度去,都是很細微的位。有期望真的有落差,哈哈,本身真的以為是件好文青的事,但始終是一盤生意啊。」
紓緩個人無力感
雖然說是經營生意,也賺不來大錢,但Mavis開書店還有一個原因。「有點政治性的,其實今年四月我感覺到一種雨傘後的無力感,不斷在想,究竟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去幫助社會,就想到開間網店,將部分賺到的錢捐給同路人,好似好渺小,但都紓緩到那種無力感。」她露出清爽的笑顏,不忘笑言自己是個天真的人,「哪怕很小,都有effort。」對於她來說,開書店是舒懷多於壓力。她倒是一派輕鬆地回應:「壓力一定有,始終要對人,出貨計錢。唔賺都好,唔好蝕。但舒懷方面,好像真的為社會做到點事,尤其我們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的時候。我都不需要賺大錢,開心就夠。」
在書業日漸衰微的年代,她還是盼望,有天能開一間實體書店,同樣有新書舊書,不過地點寬敞一點,辦一些讀書會,繼續為城巿栽種閱讀的種子。
日子書店
網址:https://days.bouti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