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據說,盂蘭勝會派米之舉的盛行,可能源於 1950 年代,當時因糧食供應穩定,漸有善長或機構施善。 而潮州人開米舖者多,故盂蘭勝會的最後一天,為無主孤魂舉行超度儀式後,會派米予各位善信以此為先人積福。現時派發平安米已演變為長者討好意頭、祈求健康的習俗。
學者游子安指出,雖云派平安米只在香港盂蘭才有,但潮州施孤與祈望豐收聯系在 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在門口焚香禱 祝稻穀豐收,把香插在地上,叫「布田」 (插秧),插得愈多愈好,象徵秋收稻穀豐登,清代乾隆《普寧縣志》已有記載。在香港這個移民社會,潮州米商重視互相濟助,才有此習俗相沿。
翻查《香港米業史》可知,香港白米入口、批發以至零售方面,曾經是潮州人的天下。二戰結束後,中國隨即爆發內戰,大批難民湧到香港。潮州人通過同鄉關係,到米店工作,出賣勞動力,有一些工人熟悉業務後,積累了資本,自己開了店,又吸納新的勞動力,潮籍零售網絡於是遍及港九。
憑着「同聲同氣」的鄉梓情感,潮州人在米業結成族羣壟斷的網絡。1960 年 代,全港零售米舖大概有接近兩千家,有八成為潮州人所經營。三十六家批發商中,潮籍佔十家,售米量佔總額近五成。 1970 年代,全港四千多家米舖有八成是潮 州人經營。1980 年代,超級市場和袋裝米盛行,批發商和零售商銳減,後來愈來愈多米舖結業,潮州人在米業的角色才逐漸淡化。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鄭宏泰認為,潮人在盂蘭勝會派米的習俗, 一方面反映本身曾經歷饑荒等災難,另方面則顯示了族羣對糧食的重視,派米亦是對免受饑荒威脅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