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室內設計師傅厚民(André Fu)一臉童顏,家族背景顯赫的他,是已故賭王傅老榕的孫兒,為人低調,不過眼前的他倒沒有一點架子。光看外表或者會以為他二十出頭,其實四十一歲的他,縱橫設計界十多年,在外國早已成名,曾設計多個奢侈品牌、酒店、餐廳等作品,曾獲wallpaper*雜誌稱為「香港設計才俊」,2016年獲設計盛事Maison&Objet Asia選為亞洲年度設計師,然而以往鮮有接受本地媒體訪問,André笑言自己絕非偏心外國傳媒,只是多年來在日本、新加坡、內地、英國等多地工作,最近因為與太平地氈合作推出Scenematic 2017系列作品,難得接受訪問。
一張地氈 瞬間扭轉室內氣氛
Scenematic,是戲劇化的意思,系列中名為Diagonal Lights地氈,帶有深淺不一的綠,象徵晨光穿透樹林;Metropolis Shades II則捕捉了日落時城市染成橙色一片,隱隱透出的深藍,幾何圖紋令人聯想起大樓的外貌,「這系列由日出、日落、深夜三種光影啟發,不是特別指向某個城市,而是講述在不同城市游走的一些印象。」André 說,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到處飛,加上建築師出身,對建築物建構的都市輪廓尤其敏感,「旅遊時,周圍的事物固然吸引,但即使置身室內框架內,只要細心留意,都能察覺特別之處。
有別於以往地氈款式,這新系列對工藝要求更高,運用多達九種毛線素材,包括縮絨羊毛、阿麻絨、最新的Glosilk紗線(耐磨尼龍紗)等混合製造,粗厚幼細觸感並存,主要以人手編織及簇絨製作,再加以剷平,削出高低立體感,「很多人以為我經常做室內設計,都要設計當中傢俬,設計地氈一定輕而易舉,其實絕不然,因為它不只是室內一個元素,而是一個系列,需要有強而有力的精神。」
系列足足花了十八個月,每次看辦他都提出修改設計,希望盡善盡美,為了把工藝結合設計,他事先到訪廠房,了解客戶最先進的製作工藝,與他進行室內設計提案一樣認真,要把生活文化融入設計,需要的是時間,除了與客戶詳談,每次他都會親身到現場,一個項目動輒花上三、四年研究及設計,長時間在異地逗留,體會當地文化。
由建築轉戰室內設計
回想他的設計路,小時候喜歡作畫,長大後理所當然地選擇與設計相關的學科,十四歲時遠赴英國讀書,2000年在劍橋大學修畢建築系碩士,同年在倫敦創立AFSO設計事務所,於2004年返港,因為創業之初接下餐廳設計項目,繼而開始了室內設計的路,近年再另起戰線,自立品牌S.F.L.,出產多款自家設計家品。
師承英國建築師John Pawson,最終卻沒當上建築師,他覺得沒有一點遺憾,因為建築與室內設計密不可分,他認為建築不光指大廈外形,而是外形去定奪裏頭所發生的事,建築的核心就是空間,從而引申到燈光、物料與比例上要求,「以酒店餐廳為例,空間就如一個機器,具有餐飲功能,服務多人同時用餐,如何儲存、處理食物、送餐,都需要考慮,而空間的功能就是建築最核心的事。」自從接過第一個室內設計的項目後,他發覺自己真正喜歡的路,「當一個環境能改變人們在當中的感覺或行為,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即使是一張鮮紅色地氈,放進室內也會馬上扭轉整個家居氣氛。」
不分東西 尊重各地生活文化
在香港出生,倫敦成長,說起話來夾雜流利英語,或者因為成長背景的關係,有人說他的設計是中西合璧,他卻不認同,「要特別講東、西方的文化背景或美學角度,不屬於今時今天的思維,已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思維。」他認為,現在的人經常旅遊,對不同的生活文化感受強烈得多,並從中吸收各地文化養分,故無論是地氈設計,還是室內設計,都強調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並演變成一套設計語言,不由單一風格定型,亦取決於項目本身想表達的故事。
他坦言其實很想為表演藝術場地設計,供大眾享用,只是一直未有機會。曾多次為世界各地的酒店、餐廳、酒吧等眾多國際高級品牌設計,低調而奢華,作品雖多,卻難以統一劃分其風格。例如他設計的上海Jia Hotel,注入了不少現代中國藝術元素,時值2008年,「當時由上海新天地、外灘重建,屬中國現代藝術崛起之時,如曾梵志也在當時開始,故作品在回應的,是整個環境氣候。」
近年倫敦The Berkeley酒店的Opus Suite套房,由於酒店本身位於倫敦重要零售名店街,鄰近海德公園,是當地人文化地標,故此套房設計便盡量融入環境,迎進公園風景;他主理的酒店設計重視舒適多於一切,2009年的香港成名作Upper House,所在地金鐘五星級酒店林立,如何突出其特色,不是要金碧輝煌地奢華。
「房間一邊窗看見翠綠半山景,另一邊俯視城市、維港,摩天大樓林立,正正是香港地理的縮影,整個城市環境已成為酒店房的背景。以酒店房回應整個城市脈搏,城市密度如此高,走進房內,原來有這樣一個環境可逃離煩囂,才是城市人最追求的體驗。」室內設計要真正回應當地文化,而不是把別處的特色強行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