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百貨包裝展 重整香港平面設計史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八十年代百貨包裝展 重整香港平面設計史

大丸百貨以三色印刷聖誕花紙,方格色塊其實只用了紅綠兩色,但套色重疊部分就多了暗灰綠這色,做法聰明。

菜種舖都有自己的包裝袋?七十年代的元朗陳潮記雞皮紙袋印有白菜、紅蘿蔔和青椒,還有農夫拉着水牛犁田的情況,「最初香港紙袋多數賣嗰樣畫嗰樣,好直接、具象。」五十歲的收藏家兼平面設計師胡兆昌(John)說,最近他將部分的超級市場和百貨公司舊紙袋和包裝紙,借予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展出,發掘本地零售業如何用包裝設計塑造品牌形象。

1970年代陳潮記雞皮紙袋上印有農夫耕種和農作物圖案,具體用圖像告訴消費者賣什麼。
1970年代陳潮記雞皮紙袋上印有農夫耕種和農作物圖案,具體用圖像告訴消費者賣什麼。

爭妍鬥麗 聖誕花紙之戰

展覽場地不大,但展品橫跨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有本地小店,也有多間著名百貨公司和超市包裝設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漸漸恢復,店舖重視包裝,六十年代還沒有平面設計師這職業,店舖就會請畫師畫紙袋或廣告,當時很直觀地,賣什麼就畫什麼,紙袋用雞皮紙,用木板或鋼板印刷,上色不平均。」John說。

設計師胡兆昌花了兩年多搜羅香港不同的印刷品,展覽展出的只是冰山一角。
設計師胡兆昌花了兩年多搜羅香港不同的印刷品,展覽展出的只是冰山一角。

有份籌備展覽的HKDI的傳意設計首席講師譚智恒(Keith)補充,從包裝紙能一窺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商業設計風格,「六十年代,店舖會聘用畫師,或稱『畫佬』畫畫,他們受中國木刻板畫或二十年代上海流行的裝飾藝術(Art deco)影響,以風格寫實的插畫作宣傳,有齊圖像和文字,好直接告訴你它賣什麼。而木刻板畫則是清朝芥子園工筆畫那類,把花草樹木融入圖案設計。木刻的雕刻技術會令線條粗些、寫實些。」

譚智恒解釋,受裝飾藝術風格影響,這「柏林大藥行」的花紙圖案就是用幾何線條勾畫中文名,再以前店舖名號多用書法手寫不同。
譚智恒解釋,受裝飾藝術風格影響,這「柏林大藥行」的花紙圖案就是用幾何線條勾畫中文名,跟再以前店舖名號多用書法手寫不同。

後來中資、日資百貨公司出現,當時膠袋未流行,較常用花紙。花紙猶如會行走的廣告牌,當中以聖誕及新年花紙設計尤其精彩。例如先施公司花紙是綠底配襯小丑、聖誕襪、蠟燭等圖案;三越百貨用抽象的灰綠、暗藍和鮮紅色塊組成,水彩筆觸繪畫,象徵聖誕慶興氣氛;大丸百貨則用白底花紙,印上紅、綠條紋,而紅、綠色重疊部分又產生一種暗灰綠色。

日資三越百貨八十年代的花紙設計出色,抽象圖案象徵聖誕。
日資三越百貨八十年代的花紙設計出色,抽象圖案象徵聖誕,現在看仍覺有型。
大丸百貨以三色印刷聖誕花紙,方格色塊其實只用了紅綠兩色,但套色重疊部分就多了暗灰綠這色,做法聰明。
大丸百貨以三色印刷聖誕花紙,方格色塊其實只用了紅綠兩色,但套色重疊部分就多了暗灰綠這色,做法聰明。

國貨公司也不等於老土,北角的華豐國貨有限公司,花紙上印公雞、老虎、白兔等傳統中國布偶圖案,而且是四色印刷,見證當時印刷技術進步。

到了七十年代,西方設計教育引入,例如王無邪在美國接受教育,「先施、大丸的設計都好看到是王無邪那套基礎訓練出來的,當然非他獨創,包浩斯都有這類實踐,都是受現代主義藝術影響,用基本設計元素:點、線、面設計,風格由寫實轉變到抽象,不會直接告訴你它賣什麼,而是利用重複的圖形,給你一種感覺、一個視覺語言。」Keith解釋,直至八十年代,才慢慢出現「品牌」這概念,發展出視覺識別系統。

譚智恒認為華豐國貨有限公司花紙設計受現代主義藝術影響,重複的圓形印上傳統中國布偶圖案。
譚智恒認為華豐國貨有限公司花紙設計受現代主義藝術影響,重複的圓形印上傳統中國布偶圖案。
原來永安百貨曾出過一款花紙,灰白細格紋配橢圓形紅色字號(右),與生命麵包「撞樣」?
原來永安百貨曾出過一款花紙,灰白細格紋配橢圓形紅色字號(右),與生命麵包「撞樣」?

偶遇舊香港設計之美

這批展品只是John收藏的九牛一毛,他自言三十多年前已開始收藏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海報和紙品,還有多代的蘋果電腦,反而沒太留意香港的紙製品。但兩年前,有日無意在上環皇后大道西發現一個環保斗放滿垃圾,垃圾原來是寶!全來自中藥品老字號雷鳴春的辦公室,由於單位出售,裏頭塵封了廿年的東西都被扔出來,紙袋、單據、卡片、政府傳宣單張、公司年報、海報等等統統能找到,「那裏有1940至1980年代的印刷品,好像時間囊似的,帶來好大的視覺衝擊!」John忍不住大手收購了近十袋紙品,也不管蝨子令他「身痕足一星期」,對香港紙製品的搜集癮從此不發不可收拾,「兩年的收藏量等於人家儲了二十年!」他自豪地說。

大丸百貨的膠袋和紙盒等宣傳品,寄托了上一輩的集體回憶。
大丸百貨的膠袋和紙盒等宣傳品,寄托了上一輩的集體回憶。

雖然一擲千金,John卻不打算孤芳自賞,Keith與John相識已久,見其收藏豐富,邀請對方合作在校內展出,以「百貨應百客」為主題。難得展品非全部被封在玻璃內,不少都能讓學生親手觸摸,紙質、厚度一清二楚,難怪學生參觀時都興奮得不停拍照。「現在的學生多數只對電腦做事,對具體規模、物料及印刷過程認知薄弱,這樣能讓他們體驗物料和印刷過程如何影響設計。」Keith說。

整理庫藏 成立「香港視覺傳意資料館」

Keith以前在英國雷丁大學讀設計,受母校字體及圖像傳意系系主任Michael Twyman啟發,「他是研究印刷史的,堅持必須接觸史料。例如他講解何謂手抄本,手抄本原料是羊皮,便把中世紀產的全張羊皮任我們摸!原來羊皮紙有兩面,前面是滑些,後面是粗糙些,只有滑面才能書寫,不觸摸便不知道。Michael Twyman認為,這些東西不應放在博物館的玻璃櫃內,他說過,『這東西讓學生摸足二十年,可能已粉碎,不要緊,起碼那二十屆學生已學到好多』,歷史對學生來說太遙遠,透過實物認識才會印象深刻。」

HKDI的傳意設計首席講師譚智恒認為包裝紙這種設計品雖然短壽,卻是歷史產物。
HKDI的傳意設計首席講師譚智恒認為包裝紙這種設計品雖然短壽,卻是歷史產物。

展覽只是序幕,他們與校方已決定下年在校內開設「香港視覺傳意資料館」(Hong Kong Graphic Archive),John將以象徵式的一元年租,租出大部分印刷品收藏予資料館研究及展出,當中還有大批有「香港設計之父」稱號的設計師石漢瑞(Henry Steiner)作品。此外,他們亦正在整理電子資料庫,以便將來供公眾借閱,推動學術研究。

「香港一直都沒有這類設計資料館,我們做平面印刷品,好多時是好短暫,用完即棄,但它們是文化產物,亦是歷史檔案。」Keith說。

展品將收藏在明年成立的香港視覺傳意資料館內,志在更有系統地整理本地平面設計史。
展品將收藏在明年成立的香港視覺傳意資料館內,志在更有系統地整理本地平面設計史。

「百貨應百客:一九六零至八零年代香港零售業平面設計」展覽
日期:即日至3月11日(一至五)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12:30;下午2時至6時
地點:香港新界將軍澳景嶺路3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dM11a室
查詢:www.hkdi.edu.hk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