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年中人口數字顯示,今年離港人口接近九萬。如果去或留都是每個人的選擇,那麼選擇離開的人是抱着怎樣的心情,經過哪些掙扎與取捨?決意遠走他方,去到新天地,如今安好?
不少港人選擇移民英國,而英國內政部上個月公布BNO簽證計劃累計申請數字增至逾八萬人。港人Howard去年底便攜同妻兒落戶英國,他坦言離開必有不捨與牽掛,猶幸在異國也能與港人相依。
理智的離開 難捨的永別
對上一次香港的移民潮出現在一九九七年前,當時在澳洲讀書的Howard正好畢業,「當時一考完畢業試,第二日就上機走,急着回香港。那時候覺得香港經濟前景會好,然後其他人權、自由都會跟上來。」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他也選擇離開。臨行前與朋友吃過餞行飯,同枱八個人,除了他,還有兩個都將移民英國,其餘有四個人在九七的那次已經移民。他坦言兩次移民潮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甚至早於二○一四年便開始萌生去意。「都是因為政治問題,但當時未覺得非走不可,而且生活圈子都在這裏。直至後來結婚生子,是完全為了下一代,不想小朋友在這個環境下生活。」一年前,臨別之際,他在社交媒體寫下一句:好多人以為係移民,其實係走難。他表示:「當時朋友都話,有冇誇啲?但到了今日,有這個想法的人都多啦。」
最教他牽掛的是父母。「他們年紀較大,覺得生活和朋友都在香港,加上我妹妹留在香港,我便沒那麼擔心兩老。」他的父親是個抑壓情緒的人,也很理智,所以當Howard提出移民時,父親都明白是個正確的決定。「大家都知道可能是永別,是最後一次的擁抱,但理性上大家都明白這個決定。朋友也許有機會再見,但最不捨是家人,會知道,將來父母要離開,我是不能回去的,有機會最後那程是見不到面。」
最近Howard的手機常常彈出舊相回顧,像一年前收拾時堆滿紙皮箱的舊居,或者臨走前帶小朋友在香港周圍遊玩的照片,也令他十分感觸。「但是我不捨得的那個香港,已經不存在了。」他嘆息道。
然而,他在異地重新感受到香港情結,來自港人的連結與守望。
同鄉暫借問
最初Howard一家選址倫敦西南部薩頓市(Sutton),去年他曾獨自先行赴英探路,實地了解居住環境和鄰近社區,並認識了一些同是移民的香港人街坊。因此,去年冬天他一家三口抵達時,街坊們已在樓下等候,幫忙搬行李,都是寒夜裏的暖意。
「感覺都有很多街坊街里,而且我們差不多時間到埗,想法也很接近。鄰里關係很好,好似你爭個豉油,佢就即刻攞落嚟。」他坦言,移民的第一關考驗便是識人,「其實香港人過到去都有幾個聚居的城市,所以很容易結識到香港人,也很容易入羣組。」他形容港人的社區和關係都很緊密,「我們坐火車,見到有一家人下車,走在同樣的街上,大家立刻傾偈聯絡。又例如我們在超市碰面,可以談上半個鐘,甚至由兩家人變成四家人談天。其實大家都會有熟絡的關係,起碼有什麼事,或者生活問題,如整水喉,都有人介紹。這種守望相助,有點像七十年代公屋的感覺。」
他坦言沒有一種異鄉人的感覺,而且很快參與一些社區服務和NGO義工工作,也支持薩頓市為歡迎香港移民的friendship festival,讓香港人和社區互相了解,其中他和拍檔Eric所準備的,就是一杯杯香醇的港式奶茶。
點一杯奶茶 像從前快樂
Eric在香港是奶茶師傅,來到英國也決意做奶茶生意,又會沖調奶茶給街坊,Howard便是同一屋苑的鄰舍。「當我試飲那一刻的感覺很強烈的。我在香港都很喜歡去茶餐廳,喜歡喝奶茶,而味道是記憶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聞到還是飲到,那味道喚起的感覺是很強烈的。喝下去那刻,就像黯然銷魂飯,眼淚水都標出嚟。」呷一口奶茶,昔日記憶都浮現眼前。
「不是純粹一杯奶茶,而是會記起在香港喝奶茶的時光,和誰喝,去過哪裏、哪間茶餐廳,說過什麼,會想起很多事情。」他說,飲食是記憶,像街坊自家製蛋撻、菠蘿包,然後一同分享。
於是,他和拍檔合作營運奶茶茶葉生意,希望把港式味道帶給更多人。他指:「師傅是用絲襪袋沖奶茶,每次沖都很長時間。我們便研究一些簡單方法,讓人在家裏自己沖都飲到港式奶茶的味道。每個人記得的東西都不同,但這個味道會令人記得在香港的日子。」他憶述,就在那次friendship festival,吸引很多老華僑都來參與,「他們來了二、三十年,當他們來飲這杯奶茶,我才發覺不只是自己飲完這麼激動,他們飲完後彷彿有一秒神遊太虛!他們都說很多年沒有喝這種港式味道的奶茶。尤其是老華僑,記憶久遠,一飲就想起很多事。原來不只是得我一個傻仔喺度諗咁多!」他笑道。一杯奶茶,原來可以連結幾代人。
這邊的黑夜,彼邦的白晝。他說到異地新生活,顯然比移民的愁緒更為雀躍,看來一年過去他已相當適應。最令他欣慰的,始終是看見小朋友的轉變。倫敦的冬天三、四點就天黑,Howard通常五點接孩子放學,「中間天黑黑的時間,孩子在學校大部分時間戶外上課,老師會帶着電筒,學生繼續在樹林裏走來走去遊玩。最近聖誕,和孩子到森林看燈飾,那裏基本上都很黑,我和太太都緊張時,但他完全一點都不害怕。」他續說:「小朋友成長了,大人也有新生活,這都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