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城市是被所有人一起創造出來的時候,它才有能力為所有人都提供些什麼。」Jane Jacobs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約莫一年前,我做了一個關於深水埗大南街的專題,專題引言開首便宣告:「一個新的藝文社區在深水埗大南街悄然地誕生了。」事隔一年回看,這句或許有點天真。大南街自成為「文青」熱點後,愈來愈興旺,也引來深水埗仕紳化的討論。人們各持己見,但都擔心原區居民或會因街區轉變帶來的租金上漲,而被迫搬遷。就是因為近大半年圍繞着大南街的爭議,才會構思這個封面故事,希望藉着一些訪問文章,就本地仕紳化議題提出一個可供對照參考的案例,也跟進和檢討「利東街」重建對灣仔社區造成的影響。
利東街的仕紳化特點在於,它由公權力和資本家上而下共同推動。兩者各自都是城市發展中最強而有力的角色,他們的合作,決定了利東街重建發展的方向,讓這條滿載香港人集體回憶、享負盛名的「喜帖街」,終難逃變身為高級商場住宅項目的命運。
新「利東街」商場落成後,無可置疑慢慢更新了灣仔區核心地段的市容,也為區內居民提供新的享樂場所,或多或少豐富了灣仔的消費形態。接連着區內主要車路,更有着專屬接駁地鐵站的地下通道,「利東街」匯聚了人流,也方便人們在灣仔遊走,從大街走到小巷,流散各處。
「利東街」氣氛一片繁華歡欣,但也引致一些仕紳化的惡果:它趕走了原區街坊租戶,摧毀了社區網絡,把昔日獨特的街道文化面貌,換成庸俗的奇觀。其影響亦不限於項目範圍,利東街旁邊的小街窄巷,還有在那裏苦心經營生活的人也要面臨租金上升帶來的挑戰。
聽過這麼多關於Lee Tung Street和Lee Tung Avenue的故事,我強烈感受到,人們面對城市變遷時的無可奈何。人們知道破壞來臨,但偏偏趕不及修補珍貴的物事。人們知道理想在何方,但偏偏又無法實現。
面對巨大的城市變遷,人似乎總只能認命,像「忘掉種過的花/重新的出發/ 放棄理想吧」所唱般,接受自己的無能。但利東街街坊在重建拆卸前,沒放棄過把社區的命運和生活緊握在自己手中;而今日在灣仔生活的人,仍然懂得選擇,仍然對社區有期待有想像。
當無力成為事實,更加考驗人的智慧和堅毅。美好的城市也許遙不可及,但理想的社區應該還有別的實現可能,前提是,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力量。
如果一個人找不到出路,一羣人一個社區一座城市聚在一起,總會找到希望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