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賞】楊秀卓個展《病有我》的三點觀察  生病時靈魂出竅  但始終是我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藝賞】楊秀卓個展《病有我》的三點觀察  生病時靈魂出竅  但始終是我

i5

十月十八日星期六,氣溫仍熱的初秋,天蔚藍而平靜,獨個兒鑽進兆基創意書院看藝術家楊秀卓個展《病有我》。展場裏就只有我一個。展覽是精彩的,融合虛實。一面牆展示楊秀卓超過二十年的、有關精神病報導的報章刊物收藏。感謝他是明周和明報的忠實粉絲,讓我看到二○○四出版的以《伴我同行 走出抑鬱症》為封面故事的明周Book B。對,社會談討精神健康議題已逾二十年了,從這些報導我們看得見社會進步嗎?

06
05

觀察一:將新冠連結精神病  顯示人人都可能患病

另一面牆是策展語,分成三篇文章「病有我 病我有」、「我有病 我病有」、「有病我 有我病」,將展覽名稱「病有我」三字用得淋漓盡致。第一篇用筆觸輕鬆地書寫事件,由二○○三年沙士說到新冠肺炎。第二篇思想漫遊,想像烏俄戰爭結局、香港人可以坐高鐵去日本、治療精神病藥物變得垂手可得⋯⋯。第三篇引述客觀報導:「意大利聖拉斐爾醫院研究發現,42%新冠肺炎康復者患焦慮症、31%患抑鬱症、28%患上創傷壓力症後群。」

楊秀卓以柔性文字,輕輕連繫起新冠肺炎與精神疾病,前者是幾乎全民皆染上過的疫症,後者是總被標籤排斥的常見疾病,輕巧地拉近兩病的距離。以客觀事實、不加評論的方式,呈現給觀者察看,這種方式既不使人反感,又能收教育之效。

這相信亦和楊秀卓是一位老師有關,他任教中學視藝科已十八年。

03

觀察二:生病時靈魂出竅  但始終是我

i5

而展覽戲肉是他的藝術創作。一面面黑色的牆,用皺紋膠紙黏成很多個不同人像,有些臉容是扭曲痛苦的,有些只有虛空的影子,有些只有紊亂的髮絲或思緒。中間懸掛着一個個醜陋箱子,黏笠的液體、生鏽的金屬、溶化的藥丸。像患病時靈魂出竅的自己,很多想法攪作一團,混亂而黑暗。

但,展覽中沒有斷肢。儘管患病時思緒一塌糊塗,但這些想法依舊源於我。生病中的我,好的壞的一面,都是我。

這也許也呼應到展覽名字「病有我 我有病」。而展覽的英文名字也改得好,「(i)ll」,生病(ILL)中有(I)。

i1
04

觀察三:見字呼吸 你感受到希望嗎?

展覽創作中也包含了多個本地作家的小說句子節錄,包括李智良、黃碧雲、潘國靈、董啟章等。

我最喜歡的一句是:

「你並不是那個你自以為焦慮而有限的人,你就是慈悲本身,全然覺知,而且具有為自己及一切,而且人、事、物達到至善的能力」——董啟章

雖然整個展覽是黑色的,看得見內心的糾結混亂和傷痛。但觀賞時,內心卻感受到暖意,從楊秀卓選用的句子、創作成果、展示方式,感受到他對患病共情,他在傳達一種嘗試理解的陪伴力量。

i2
i4
i3

明天最後一場活動

據展覽介紹,是次展覽其實是楊秀卓自2024年9月24日開始,為期兩周,每日乘坐渡船從坪洲前往兆基創意書院的展覽廳創作的實驗性展覽。從中,他記錄了自己的日常狀況、對時代的思考和內在情緒變化。

展期不長,從10月12日到下周日(11月17日),而明日下午3點將有最後一場展覽講座,是楊秀卓對談編劇甄拔濤,由翁子健主持,講座題目是《青年生存手冊》,大家有時間不妨出席看看。

 

02

藝術家楊秀卓簡介

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藝術史和比較文學。曾活躍於八、九十年代藝術活動,後來投身藝術教育,任教中學視藝科十八年,著有《帶個腦返學》一書。

(文章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PROFILE

彭麗芳,《明周文化》藝文設計組編輯。每星期看展覽,不定期寫作專欄【藝賞】分享展後感想。

 

 

病有我 (i)ll

楊秀卓個展

日期:2024年10月12日至11月17日

時間:11:00am - 7:00pm

地址:聯合道135號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展覽廳

查詢:21809595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