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ritics Society
熱門文章
Critics Society
ADVERTISEMENT

【評論】鄭政恆:《新聞守護者》 謹守記者的崗位和責任

23.10.2020
鄭政恆

《新聞守護者》(Mr Jones)是波蘭女導演賀蘭(Agnieszka Holland)的人物傳記片(biopic)。賀蘭是值得注意的人物,她與奇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曾為七八十年代波蘭道德焦慮電影的主將。賀蘭最為香港觀眾所知的作品,大概是《心之全蝕》(Total Eclipse),片中由李安納度狄卡比奧(Leonardo DiCaprio)飾演法國象徵派詩人藍波(Arthur Rimbaud)。

賀蘭涉足《紙牌屋》(House of Cards)等電視劇集拍攝,更曾改編二〇一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的小說《Drive Your Plow Over the Bones of the Dead》為電影《獵肉者鄙》(Spoor),電影在二〇一七年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兩年後,《新聞守護者》就在柏林影展首映。

01_mrjonesjpeg_1599458126

賀蘭以關注政治議題見稱,《新聞守護者》就是很好的例子。電影片名所指的Mr Jones,正是英國威爾斯記者加雷士鍾斯(Gareth Jones),他在一九三三年三月底,在西方世界報道一九三二至三三年間的蘇聯大饑荒,鍾斯是第一個報道者,而且是具名發表。《新聞守護者》就是拍攝鍾斯的事蹟。

電影中的鍾斯,曾為前英國首相勞萊佐治(David Lloyd George)擔任外交顧問工作,他們都是威爾斯人,而勞萊佐治就幫助鍾斯,到蘇聯一行。鍾斯對於蘇聯領導人史太林輝煌的經濟成績,感到不可思議,他很想當面訪問史太林,而之前鍾斯已藉着訪問希特拉而聲名大噪。

鍾斯獲得記者簽證前赴莫斯科,但當地的朋友離奇身亡,鍾斯與曾經獲得普立茲獎的名記者華特杜蘭迪(Walter Duranty)接洽,從而認識到女記者艾達布祿絲(Ada Brooks),她承受監聽者的壓力,向鍾斯透露了重要的內情和線索,而鍾斯決心越過困難,隻身前赴烏克蘭。

49_mrjones_060318_15_1599458156

《新聞守護者》最深刻的部分,正是烏克蘭一段,賀蘭以簡潔的篇幅,有力地展現鍾斯的親身經歷。由於鍾斯的母親曾在烏克蘭擔任教師,在鍾斯的腦海中,烏克蘭是理想的國度、蘇聯的糧倉。可是一九三三年的烏克蘭,卻是殘酷的地獄,真相足以令理想幻滅,烏克蘭的糧食都運往莫斯科,飢寒交迫的人被迫吃樹皮,甚至人吃人⋯⋯

《新聞守護者》的優勝之處,不單是場面調度,更是出色的人物刻劃──杜蘭迪與布祿絲是上司和下屬關係,但杜蘭迪是荒唐度日的同流者,而布祿絲是不妥協的抵抗者,兩人的取態形成明顯的對照。布祿絲大概是虛構人物,賀蘭以她來反照出杜蘭迪如何昧着良心做人。這就難怪為何人們呼籲撤銷杜蘭迪的普立茲獎(暫時還未成功),到了一九九〇年,曾刊發杜蘭迪得獎報道的《紐約時報》,也不得不承認他否認大饑荒的文章,是「本報史上最壞的報道之一。」

電影中另一組人物,就是鍾斯與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鍾斯被蘇聯當局驅逐出境,但他還是報道真相,揭示了蘇聯的不人道狀況,他也跟年輕作家奧威爾分享自己的看法。

mv5bnwu1njbiyjgtm2rhys00owqxlthlmdktm2u0yjvknmqxzdq0xkeyxkfqcgdeqxvyodg0otm4ntc-_v1_

面對共產黨的喪心病狂,寫作人有兩條路線可走,一是好像鍾斯般,以真實報道猛烈抨擊,另一條路線就是奧威爾的小說創作,以諷刺和寓言攻破極權的幻象,奧威爾寫作《動物農莊》(Animal Farm),留下「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等名言。《動物農莊》以豬隻拿破崙(Napoleon)的惡行,影射史太林的獨裁統治,小說中的農莊舊主人鍾斯先生(Mr. Jones),就是影射被推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新聞守護者》是人物傳記片,拍攝了加雷士鍾斯如何獨排眾議,謹守記者的崗位和責任,電影的意義,在今時今日當然不言而喻,可是歷史真實的結局教人痛惜:關心遠東局勢的鍾斯在一九三五年於滿洲國被殺,死因存疑。

%e5%a0%b1%e7%b4%99-%e6%96%b0

作者簡介

鄭政恆,文化評論人。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散文集《記憶散步》、詩集三本。二〇一三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二〇一五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鄭政恆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