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什麼?關於居住空間,大部分香港人也只能搖頭嘆息,這是一個遙遠而幾近無可捉緊的夢。在這種狀態下,任何簡單、實用、容易收納的家具,都能成為搶手之物,而面對居住問題,空間細當然是問題,但更大的問題,卻是根本「沒有空間」。所以近年共居大行其道,還有人研究在橋底或貨櫃居住的可能性。
二手貨櫃變住所
在貨櫃內居住,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就是空間的運用,一個長方盒子,可以如何滿足有廳、廚、房、廁的願望?香港似乎還在討論階段,但在米蘭設計周,德國設計公司Containerwerk就示範了如何居住在貨櫃內,都可以很有尊嚴,更可以享受生活。
走上兩層高的貨櫃裝置,先是客廳,然後走上二樓通過小橋,就能進入另一個貨櫃,這裏是睡房和開放式廚房,室內設計簡約,而且貨櫃的外牆更開了不少窗戶,讓自然光射進貨櫃內。
這些貨櫃更是二手回收的,目的就是以有限的資源,減低居住成本,創造理想的生活空間。對於在歐洲生活的人來說,這樣的居住空間,或許太過窄狹,但對於香港人來說,已是相當不錯。
流動的家
Containerwerk亦正是看到 “micro-living”作為未來最大的居住潮流,而在設計上,更運用了如像積木般的 “modular design”,這種組件式的設計模式在今屆米蘭設計展也比往年出現得更多,因為這種設計的潛台詞,其實就是「流動性」,貨櫃可以隨時組裝及拆卸,非常適合現今的新生代。企劃更是叫 “future is living in a cube”,明顯地,他們預視了未來的人類,很多都需要居住在小盒子內,為了住得舒適,Containerwerk就用最小的地方,設計出最理想的生活空間。
然而,設計師本身就是需要這種流動性的一群,在米蘭遇到的設計師,都是經常到世界各地去的,在「世界公民」的世代裏,一個流動的家,或者比任何東西都更重要,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住在自己的家。說到這裏,貨櫃家居竟然成為了一件夢寐以求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