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福仁
熱門文章
何福仁
手寫板
ADVERTISEMENT

何福仁專欄:快樂少年

17.05.2018
mpw2584_b090-099_e004

讀馬克.吐溫的自傳,是快樂的事。我想,自傳,或者什麼的回憶,不宜太早寫,因為牽涉其他的人其他的事,而相關人士仍然存活,相關的事,大家猶有記憶。你會縛手縛腳。要發揮想像麼,就得有過人的勇氣;不幸的是,你即使豁出去了,仍然只是寫壞了的小說。事實上,太早,還有什麼回憶呢?心智十歲的人回憶自己兩行鼻涕的五歲?另一面,可又不宜太遲寫。遲了,腦袋裏的記憶體敗壞了,線路胡亂接駁,李戴張冠;又或者,把別人的記憶別人貯存的記憶當是自己的,例子還會少麼?不過,這些都不成問題。問題是,如果你是個悶蛋,無論你寫的是自傳或者他傳,只是失眠讀物,排在書店的暢銷榜旁邊。當然,這也是對人類的一種貢獻,因為對長期失眠的讀者來說,噩夢也是難得的恩賜。

馬克.吐溫的自傳有趣,因為他天生就是個有趣的人。自傳是他晚年寫的,那時候妻子和女兒先後離世,而自己投資失敗、印刷廠倒閉,宣佈破產,寫自傳,是為了還債。有趣的作家,執起筆,趣事就自然而然流露出來,幽默、自嘲,而不會自怨自艾,不會自吹自擂,像某些名流大家的自傳,寫的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只是用了第一身的叙述。當然,我們也不會天真地以為他寫的全都是真相。世上沒有一本出自作家之手的自傳,不會這裏藝增幾句,那裏隱藏若干。這不止是技術的問題。伊甸園裏扮演歹角的蛇如果也讓牠寫幾行,假設牠不是文盲,牠會解釋一切無非是為了人類,牠並無所得,而無知無覺的生活又多麼乏味。你會相信牠的鬼話麼?你相信自言「好食而不貪、好色而不淫」的盧騷,真的懺悔?你相信,寫各種玩意多麼精彩多麼逗引人的張岱,目的是為了悔過?不,如果寫作自傳,或者回憶之類是為了教誨世人,而我們閱讀自傳,或者回憶之類是為了改善自己,對不起,恐怕選錯了文類。它們不是教材,更不會是反面教材。拙作文集《上帝的角度》、詩集《飛行的禱告》,魚目混珠,曾有善信的書店上了當,放置在宗教類。

馬克.吐溫不是伊索,他的自傳沒有教訓。他寫自己少年時的生活充滿奇趣,活脫脫就是另一個頑童湯姆.索亞歷險的現實版。他自述一出生就造福了社會,因為整個佛羅里達只有一百個人,他的誕生使人口增加了百分之一,古往今來,沒有多少個偉人能夠還未學會說話、還未懂得寫字,一出生就為一個地方做出這樣大的貢獻。我們可以想像,說這話時的湯姆叼着捲煙,神氣得不可一世。是的,他理直氣壯地說,九歲就學會抽煙,開初是偷偷摸摸地抽,兩年後父親過世,他就肆無忌憚地吞雲吐霧,雲霧了六十多年。其間好幾次要戒煙,他明知那是自討苦吃,但他從沒有為這種自虐而後悔過,因為,當他重新叼起煙斗,那是戀人的小別重逢。戀人,就是要偶爾分開一下的好,但又不要分開得太久。

他小時體弱多病,七歲前不斷服用鎮裏老太太採來的生草藥。他問過晚年的母親,那些日子是否一直擔心自己活不下來?「不,」母親答:「就怕你活下來。」馬克.吐溫的怪趣,肯定是母親的遺傳。她收養過十九隻貓,據說每一隻都「既懶又饞」,有什麼辦法呢,牠們都無家可歸。一次她和一位友人去看黑人的滑稽歌舞表演,這種表演內容歷年不變,笑話觀眾都會背,可母親和友人從沒看過,她們坐在前排,演員開腔說笑,因為太熟悉了,大家毫無反應,可母親倆開懷地大笑,一直笑,其他觀眾受了感染,也哄堂大笑起來。

一天,一個自稱會催眠術的江湖術士來到小鎮表演,馬克.吐溫也去湊熱鬧。術士會挑一兩個人示範,他們依照號令,或坐,或站,呆頭呆腦,引得觀眾捧腹;可惜觀眾並不太多。馬克.吐溫也想參加示範,不斷吸引術士注意,終於選上他了。術士示意躲避蛇,他躲;要他遞水桶救火,他遞水桶救火。漸漸,愈玩愈投入,他開始自行發揮,做出各種古怪的動作,變成術士跟隨他的動作而發令。到底誰催眠了誰?如是幾天,他成功地成為了唯一的示範者。而全鎮的人都來看這種神奇表演,術士因此撈了一筆,到術士走後,所有人都對催眠術深信不疑,只剩下一個人不相信,那是馬克.吐溫。三四十年後他告訴母親,那一次不過是裝模作樣罷了,母親拒絕相信,好像說:這一次,別騙我。

十四歲的時候,他參加姐姐的一個晚會,要扮演毛熊。他躲進一個房間綵排,把衣服脫個清光,然後學熊那樣爬行、左蹦右跳,做了一些稍有自尊的熊也不屑做的動作,最後還來一個倒立,這時他聽到屏風後面一羣女孩爆出的笑聲,他大驚,抓起衣服就跑。晚上,他發覺枕頭上有一張字條,上面寫:你扮的熊bear可能不佳,但你赤條條的bare,可精彩得很!

當然,歡樂也不是沒有憂傷的時候,否則人生豈不淡乎寡味,變成壞了的寒暑表,固定恆溫?一次,一個流浪漢向他借火柴,他就送了一包火柴,後來知道這流浪漢酒醉後被火燒死了。他為此幾個月夜裏夢見流浪漢回來找他問罪。他經常為自己的行徑輾轉反側,感覺不安。但那是晚上的事,光天化日他仍然愉快地過。白晝無疑是屬於少年的。他十一二歲就出外做事,訓練都來自印刷廠、報館。所以,他的少年時代逃過功課、考試之類壓迫,沒有被改造成看似什麼都通識的傻瓜。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