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欄目邀請不同人分享他們最近的讀物。讀一本書,從文史哲、知識理論,到繪本、藝術書,獨立zine等,自有獨特不同的閱讀體驗。此時今日,他們在讀什麼?
今次我們邀請本地專欄作家亞然分享,他專研政治,常於報章撰寫不同書評,而自言讀書很雜的他,最近正有系統地讀一套由中文大學出版社的套書,一共十三本,談的是現代中國。
明:明周文化 亞:亞然 (作家)
明:平日的閱讀習慣如何?
亞:因為我每星期都要寫一個書話、書評的專欄,所以一直以來都需要大量地閱讀。要具體一點、量化的話,大概是每星期一本的頻率吧。但很多時候,都是同時讀着四、五本書(或更多),所以書枱上永遠都有一堆「正在讀」的書。
明:有哪些喜歡的題材或作家?
亞:我讀的書其實很雜。因為研究的關係,人文社科相關的書可能佔了大半,因為讀書不單是為了寫專欄,而是在日常教書的時候,都可以用得着。我喜歡讀一些跟我日常生活興趣相關的書,舉個例:我最近讀了關於咖啡在薩爾瓦多發展的歷史,原來薩爾瓦多最初並沒有怎樣種植咖啡,而是專門種植一種藍色染料,但後來藍色染料在科技發展之後得到了新的調整方法,令到薩爾瓦多的經濟受損。同一時間,原本獨霸美洲咖啡市場的巴西,因為廢除奴隸制而影響到咖啡的產出,這個時候薩爾瓦多政府就大力推動種植咖啡,提出很多誘因,例如種了咖啡就不用當兵役等等,就是這些裏裏外外的原因,令到薩爾瓦多的咖啡種植蓬勃起來。
除了咖啡,我又有在讀福澤諭吉的自傳。福澤諭吉是日本一萬円紙幣上面的那位人兄,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明治維新時期一個重要的知識份子,創立了日本其中一間最好的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但那麼重要的人物,小時候試過因為身無分文,偽造書信,訛稱得到某人推薦而騙取食宿。愈是無厘頭的事,我愈有興趣。
明:最近在讀什麼書?
亞:最近比較系統地讀的書,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一套書,名為「三十・三十書系」。
明:為何選擇讀這本書?請簡單介紹一下這書,如主題內容或設計等皆可。
亞:這是一套有關現代中國的書,今天我們要愛國愛港,我覺得有需要從更多方位去認識、了解。「三十・三十」的意思,取自「三十年為一世,而道更也」。從中共取得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計起,現在正邁向第三世。出版這套書的目的,正是要分析和了解這兩、三世以來,這個國家、這個政黨發生了什麼、經歷了什麼,以更認識中國。這套書至今出版了十三本,裏面幾乎是用了不同角度,探討建國初期所面對的各種困難。無論是和蘇聯的關係,還是毛澤東的影響、文革的發生等等,這些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事,而且或多或小影響到現在,不能忽視。
明:如果要形容讀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那是怎樣的感受?
亞:這十三本書,貫穿起來的一個主軸,其實是有關治國、理政的困難。我好多時都會強調,治理一個國家是非常困難,更不必說當年中國百廢待興,對於當時中共的人來說,要如何着手管治、要用什麼政策、政府要做什麼等等,如果我們代入他們的角色,其實都是難以想像的艱鉅。
回到現實政治之中,現在常常都談中國今天強大起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如何偉大,其實不只是講現在所達成的各種發展數據指標,實際上,最偉大的地方是走過建國當初數十年來、面對和經歷了各種的艱難之後、戰勝種種困難的成就。正因如此,建國初年面對的各種挑戰,甚至是中途走錯過的冤枉路,都一一走過,今天就更應該坦然無懼地繼續總結、繼續吸取經驗和教訓,繼續向前。讀這套書,正正是要直面歷史。
明:請分享一句或一段令你印象深刻的內容摘錄。
亞:講一個文革的故事,我是從這套書裏面的兩本書:彭麗君教授的《複製的藝術》和洪長泰教授的《毛澤東的新世界》裏讀到的。從建國初期到文革時期,都有很多「勞動模範」,表揚無產階級的英勇事績。其中一個,名為趙桂蘭,是個國營化工廠女工,其中一日,她在工廠裏拿着易燃的化學品的時候,忽然腳軟,但在仆到之際,她想起手裏面的易燃物會爆炸,會牽連引爆化工廠裏面其他的易燃化學物,所以她緊抱手中的化學品,用自己的身驅擋住爆炸的威力。最後化工廠沒有受到大的傷害,但趙桂蘭就殘廢了。因着她的英勇事蹟,得到毛澤東的接見,成為黨的好兒女。
另一個勞動模範,名為時傳祥是個廁所清潔工,貧苦農民出身,在北京工作,將廁所打理得乾乾淨淨,同樣當選為勞動模範,同樣有機會得到國家主席的接見,但當年接見時傳祥的國家主席是劉少奇,接見期間劉少奇和時傳祥握了手也拍了照。到文革期間,劉少奇成為「叛徒、內奸、工賊」,和劉少奇握過手的時傳祥,也同樣變成「工賊」、「糞霸」而受到批鬥。這兩個人的故事、兩個人的遭遇,我很深刻。
Profile:
亞然,寫作人,大學老師,著有《孤獨課》、《醒來的世界》(同為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