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茶館=香港人的茶餐廳?成都人愛茶,原來跟自小與父母喝「壩壩茶」有關?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成都人的茶館=香港人的茶餐廳?成都人愛茶,原來跟自小與父母喝「壩壩茶」有關?

27.06.2024
鍾琰
叄折
cover

內地作家蕭軍(原名劉鴻霖)於一九三八年到訪成都時曾為茶館數量驚嘆,形容為「江南十步楊柳,成都十步茶館。」不知道有沒有運用到誇張法,但現在的成都,即使沒有「十步茶館」,確實也差不多每條大街小巷也有茶館。

北京的茶館,多是從戲院發展而來;在廣東叫作茶樓的地方,主要為「一盅兩件」而設。這些茶館不多不少也帶點派頭,雖不至只招呼達官貴人,但也非普羅大眾能作日常消遣的地方。相對來說,成都茶館接地氣得多。

昔日的成都,天未亮的時候,街上最亮的,便是茶館裏透出的燈火。早起的男人們,於家中摸索穿衣,不亮燈不作聲,免得吵醒睡夢中的家人;出門後熟練地摸黑避開路上的坑坑坎坎,向着朦朧中的亮光走去。來到茶館,莫道君早行,更有早到人,內裏都是天天見面的老茶客。清晨已忙得額上冒汗珠的老闆或伙計,不忘招呼一聲:「早!」綠茶、花茶尚未揚手下單,蓋碗茶瞬間已到桌上。

此情此景,很熟悉吧!就像香港人的茶餐廳,老街坊不用多說,坐下不久,烘底去邊葱花炒蛋治、走糖三七鴛鴦便上枱。茶館於成都人,就像茶餐廳於香港人,擁有強烈的社區性。

成都天氣經常也是灰濛濛的,好不容易出太陽,成都人便會相約去喝「壩壩茶」。像鶴鳴臨湖的位置,被綠蔭湖水半包,像流動的山水畫,晚了來,便別期望能找到沒人的位子。
成都天氣經常也是灰濛濛的,好不容易出太陽,成都人便會相約去喝「壩壩茶」。像鶴鳴臨湖的位置,被綠蔭湖水半包,像流動的山水畫,晚了來,便別期望能找到沒人的位子。

成都茶館三大類別

成都「謐尋茶室」的茶藝經理 Yvonne說:「小時候會跟爸爸媽媽去茶館,太陽出來了,一家人便會去喝『壩壩茶』。」壩壩茶以名字來解,就是在壩子,即平地或廣場上喝的茶,主要是露天空間──不論高級或貼地、老茶館或新茶室。公園湖邊的鶴鳴茶社叫壩壩茶、寬窄巷子裏的露天或半露天的茶館叫壩壩茶、博舍米芝蓮一星謐尋茶室內的院子也叫壩壩茶。「成都是中國的霧都,天氣灰濛濛的,難得出太陽的時候都會去喝壩壩茶。你很幸運,這幾天都出太 陽,現在人民公園的鶴鳴茶社肯定坐滿人。」

成都的茶館主要有三種,一是打麻將的;二是賣茶葉的;三是老百姓一早起牀便去待一整天的茶館。說到打麻將,Yvonne也興奮起來:「一副麻將四杯茶,我們的麻將可是血戰到底,一個糊了,剩下三個、兩個也要繼續打。在茶館裹,四個人打麻將,三個人鬥地主,兩個人就擺龍門陣。」 那一個人呢,看書嗎?「我好像沒見過有一個人在茶館看書的,就算是一個人去茶館,坐下也會遇到鄰里和朋友。」所以,老茶館內總是人聲鼎沸。

老茶館內的蓋碗茶,就是一份茶葉(通常四克),從早泡到晚,期間不斷續水,所以茶館內總放着滿滿的熱水壺。
老茶館內的蓋碗茶,就是一份茶葉(通常四克),從早泡到晚,期間不斷續水,所以茶館內總放着滿滿的熱水壺。

老茶館人間煙火

相傳唐玄宗於安史之亂後逃到成都,與當時獨創禪茶之法的無相法師修建了大慈寺,並設立禪茶堂,也是中國以至全球的第一間茶館,就在現時成都博舍旁的大古里內。邱科說:「成都在唐朝時已有茶館的概念,只是不在民間;而宋代可說是茶館最蓬勃的時期。」宋徽宗撰寫《大觀茶論》談茶,由四川雅安作起點的「茶馬古道」也熱鬧起來,宋代詞人也留下不少詠茶詞。經歷元、明,成都現存老茶館的格局模式,大部分源自清朝。

「我去了彭鎮的老茶館,一踏進去便感受到人聲鼎沸,可是真真正正見識到老茶館的煙火味。」譚先生說的是成都近郊彭鎮馬市壩街上的老茶館,當地人叫它作「觀音閣」。「茶館的建築從雍正時期保留到現在,地下也被踩出坑坑洞洞。」譚先生說得眉飛色舞,卻補了句:「但那裏十分吵鬧,煙菸味和真的很重,我也受不了!」

邱科十多年前去過彭鎮:「那時茶館內還有修面和刮眼的服務,彭鎮的確保留了老茶館最原始的環境,那邊的老人家要有聚會聊天、嬉笑怒罵的地方,所以觀音閣才保留下來。」譚先生說:「就像香港的維園阿伯。」茶館是成都人的日常,成都市內的茶客,甚少走到彭鎮。成都公園內的鶴鳴茶社、寺廟內的大慈寺、鐵像寺水街的陳錦茶舖、菱窠西路的菱窠茶舍,還有百花潭公園、浣花溪公園,以及春熙路上的茶館,也是當地人最常去的老茶館,尤其是鶴鳴。

「你去了鶴鳴嗎?」從第一天抵達成都,我便被問到最後一天。鶴鳴茶社無疑是成都人心目中老茶館的代表,也是保存得最好的老茶館。從北大門入口踏入人民公園,跟着人潮流動的方向,很快便看見鶴鳴茶社。鶴鳴茶社得名於宋代詩人陸游的《秋日郊居》:「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茶館建於一九二三年,在當中彷彿能聽得見百年時光的回聲。

鶴鳴茶社主要為半露天空間,也就是壩壩茶。平日下午時分也坐滿了人,能佔有湖邊位置的客人雷打不動。當地老成都人悠閒自得,靠着竹椅背,吹吹茶碗呷口茶,與整個氛圍融為一體,老員工一看便知道誰是遊客。茶館內有老有少,有穿着背心拖鞋的,也有打扮花俏的,不同年齡階層聚首一堂,讓我再次聯想起香港的茶餐廳。專心看報紙的老街坊、西裝骨骨的上班族,還有聊天時手舞足蹈的學生,在茶餐廳中各不相干,卻沒一絲違和感。

鶴鳴茶社

成都市青羊區少城路12號人民公園內

鍾琰
叄折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